近日,中國水網了解到,臺州市水利局已正式印發《臺州市“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臺州市“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總投資914.0億元,擬完成430.4億元,結轉投資483.6億元。擬完成投資中,防洪減災工程和水資源保障工程占比較大,分別達到225.0億元和134.5億元,分別占總投資的53%和31%。強塘固堤、平原擴排、開源蓄水、增供優調、興水惠農、科學圍墾、河湖綜治、生態修復等八大類工程建設投資分別為18.3、206.7、68.8、33.6、13.6、18.6、45.5、3.5億元。34項實施類重大工程擬完成投資約343.2億元,占“十三五”規劃擬完成總投資的80%。
規劃投資按縣市區分布如下:椒江區11.8億元,黃巖區6.7億元,路橋區23.7億元,臨海市61.2億元,溫嶺市57.2億元,玉環縣16.0億元,天臺縣22.2億元,仙居縣17.7億元,三門縣28.8億元,市本級185.1億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臺州市“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臺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臺州市“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五水共治”的決勝期,也是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依據《中共臺州市委關于制定臺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臺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本輪規劃力求準確把握水利發展新形勢,樹立新時期水利發展目標,完善好臺州水利發展布局,謀劃好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引領全市水利建設發展。在發展思路上,既遵循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又緊扣臺州市情、水情,落實“五水共治”等重大治水舉措;在服務區域經濟戰略布局上,既保證重點區域的需求,又兼顧面上需要;在管理運行模式上,既以財政投入為主導,又考慮PPP等多元化社會融資方式。
一、概況
(一)市域概況。
地理位置。臺州市地處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和麗水市毗鄰,北與紹興、寧波兩市接壤。市區由椒江、黃巖、路橋3個區組成,轄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臺、仙居、三門4個縣。全市陸域東西長161.7公里,南北寬147.7公里,陸域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651公里,大陸架海域面積8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臺州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涂寬廣,河道縱橫。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4米,為浙東最高峰。近海有12個島群近700個島嶼,主要有臺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為玉環島,現與大陸相連。全市中山地丘陵占臺州市陸域面積的73%,平原面積約占22%,河流水面約占5%,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結構特征。地質屬新華夏第二隆起帶,構造以東西向斷裂為主,輔有平緩的褶曲及盆地構造。
水文氣象。臺州屬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受海洋水體調節和西北高山對寒流的阻滯,境內夏少酷熱,冬無嚴寒,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16.6至17.5攝氏度,自南向北遞減。年均日照時數1800至2037小時,無霜期235至322天,多年平均降水深1632毫米,時空分配不均。多年平均徑流量91億立方米,平均產流系數0.58。
河流水系。臺州境內有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1條。山地丘陵區溪澗縱橫,沿海平原河網交錯密布。域內主要有椒江水系、金清水系及其他直流入海諸小河。椒江是境內最大河流,也是浙江第三大河,流域面積6602.7平方公里,干流全長208.9公里。金清港是境內第二大河,流域面積1172.6平方公里,主流長55公里。
社會經濟。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58.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為6.5:44.2:49.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59570元,比上年增長6.2%。2015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97.49萬人,男女性別比104.7:100;城鎮人口比重為60.3%。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8元,比上年增長9.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66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5元,比上年增長9.6%。
(二)水利設施現狀。
水庫與山塘。全市現有各類水庫346座,總庫容18.68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12座、小(一)型水庫69座、小(二)型水庫261座。小(一)型以上水庫控制集雨面積2325.29平方公里,總庫容17.9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43.4萬畝,大型水庫控制集雨面積1666.6平方公里,總庫容15.93億立方米。全市現有萬方以上山塘1354座。
堤防。全市建有堤防2382公里,其中5級及以上堤防總長1367公里,主要分布在椒江干支流上;現有防洪堤壩61條,總長428.8公里。已建一線海塘120條,共320.6公里,其中防潮標準200年一遇的長1.8公里,防洪標準100年一遇的長41.4公里,防潮標準為50年一遇的長231.2公里,防潮標準為20年一遇的長83.5公里。
水閘。全市已建各類水閘1264座,現有沿海擋潮排澇閘共322座625孔,總凈寬1966米,設計過閘流量15867立方米每秒。其中大型水閘2座,即金清新閘和永寧江閘,總凈寬164米,設計過閘流量2946立方米每秒;中型水閘25座,總凈寬523米,設計過閘流量5573立方米每秒。
水電站。全市現有水電站297座,裝機容量26.03萬千瓦。其中裝機50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10座,共裝機容量11.2萬千瓦。
灌區。全市現有耕地298.2萬畝,已建成灌溉面積3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2處,即長潭水庫灌區和牛頭山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4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92.6萬畝;中型灌區14處,設計灌溉面積38.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5.8萬畝;全市現有塘壩12531處,引水堰壩3951處,總引水流量230立方米每秒;灌排泵站5064處,裝機63286.5千瓦;灌溉渠道總長13713公里,配套建筑物14805處;排水溝渠總長8426公里,配套建筑物14527處;排水泵站630處,裝機3323千瓦。
河道。全市各類河道總長度14796公里,其中省級河道5條,長237.15公里;市級河道18條,長331.27公里;縣級及以下河道12000多條,長14227.58公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