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擺上了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從體制機制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觀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向實踐不斷深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的部署。綠色、低碳發展,將是“十三五”期間無錫經濟社會建設的基本內核和必然要求。
2.新的法律法規為環保與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批法律法規和行動文件,為強化無錫各級政府、社會組織、企業法人和社會公眾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維護無錫生態環境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3.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奮斗目標為環保與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動能。2014年末,習近平總書記來江蘇視察時為我省確立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發展新定位。落實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在保護環境建設美麗無錫上更加奮發作為。
4.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化解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機遇和手段。2015年8月,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提出: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構建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十次全會提出的“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把產業強市作為主導戰略”“建設美麗宜居城市”的目標定位,和向高、向輕、向優、向綠的發展定位,不僅為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極好機遇,也提供了有力手段。
5.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為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社會基礎。“十二五”期間,通過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新觀念、新知識,實施公益環保、生態創建等一系列活動,使各級組織、社會團體、企業、公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保護環境逐漸成為廣大市民群眾的志愿行動和自覺行為,環保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基礎得到了充實。
(二)主要挑戰
無錫經歷了三十多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之后,資源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透支現象,發展承載力明顯減弱。“十三五”期間將主要面臨下列挑戰:
1.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尖銳?!笆濉笔墙洕鐣D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轉型升級以及城鎮化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環境質量持續得到改善,讓發展不破壞生態環境,增長不增加環境污染,這是需要全市上下共同認真去解決的一道難題。
2.公共環境治理需求增多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挑戰。當前,改善環境質量已經成為政府改善民生、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歷史責任。公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政府的財力有限。如何有效建立社會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工程,考驗各級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3.瓶頸制約的突破與技術創新的挑戰。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期,能做的、好治的基本都做了,留下的大多是遇到了技術瓶頸。如污水的高效脫氮技術、污泥的高效脫水技術、河道水體生態立體修復技術、農業面源的污染控制技術等,因此,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瓶頸制約突破和技術創新的挑戰。
4.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難度增大的挑戰。太湖藻型生境未有實質性改變,湖泛威脅依然沒有解除。區域水系不暢,排水環境不佳,城區黑臭河道較多,農村河浜水質普遍較差。主要入湖河流上游來水水質不佳,自凈能力不足,水質提升難度較大。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給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形成挑戰。固廢處理能力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要,危險廢物焚燒、填埋能力嚴重不足。土壤現狀監測能力嚴重不足,存在本底不清、污染風險管控及治理修復任務繁重等問題。環境質量改善任務艱巨,任重道遠。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是無錫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關鍵期,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加速期,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攻堅期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化期。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的新問題、新挑戰。必須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用創新發展的思維去破解前進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化和引領經濟發展,以維護環境安全保障社會安全,以促進自然和諧提升環境質量,推動社會和諧造福無錫市民。
三、“十三五”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