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企混改,任重道遠,地方國有水務企業涉及民生,更需穩步推進,借鑒“淡馬錫模式”在二級公司層面進行混改,有望實現地方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使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承擔更加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促進國企更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企改革現狀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國企一直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談論中國經濟的過去與未來,都繞不開一個特殊對象:國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企改革的呼聲也一直沒有消失過,但是這么多年“摸石頭過河”的國企改革,除了盤子越做越大,規模越來越大,由于管理者缺位、體制機制不靈活、效率不高、產權主體不清晰、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制約因素,實力和能力卻沒有同比增長。數據顯示,國企占用了中國全社會70%的資源,即我國國有企業資產占全社會企業資產的比重約為70%左右,但只創造了大約30%的GDP。來自各種不同角度的數據分析均表明,70%的國有資產比重和30%的GDP 比重,接近實際情況。考慮到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我國國有企業資產占全社會企業資產的比重約為90%左右(另外10%的比重為集體所有制企業資產),經過了38年時間,到了現在,這一比重仍然高達70%,年均只下降0.4個百分點稍多。
可見,國企混改路還很長,同時國有資產也完全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沒有先做強做優而先期追求做大,就象一個人虛胖一樣,競爭力和實力明顯受限,特別是目前經濟下行時期,全球經濟萎縮低迷的狀態下,由于“強”和“優”的不足,國企經營下滑明顯,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國企營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3.8%。其中,央企同比下降13.2%,地方國企同比下降15.8%,國有經濟占比巨大的遼寧省, GDP出現負增長,前1-5月,國企利潤總額8373.9億元,同比下降9.6%。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一批國企員工無工資可發,無工作可做;一批生產就虧損,但停產死得更快的國營鋼鐵企業則又重新點火恢復生產;一批國企甚至央企債務違約;東北全面衰落和國企在幾乎各個領域占絕對壟斷地位的畸形經濟結構不無關系。
地方國有水務企業也是一樣,水務企業作為傳統行業企業,普遍歷史比較久。原來水務企業都是事業單位,好的基礎是存在的,但弊端也很明顯,缺的不是錢,重點是機制不活、效率不高、動力不足。特別是供水企業,不做供水,就沒有主業,如果只做供水,企業將來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目前有些地區已經出現供水量增長落后GDP增長,且差距還在加大,甚至看到了未來幾年發展的天花板,可能會出現負增長,這給企業敲響了警鐘,不進則意味著退,這種緊迫感和危機感迫使水務企業無論是從內部還是外部,改變都是當務之急,目前個別水司實現了混合所有制股權改革,但也是步履維艱。
為此,2016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并提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完善制度,保護產權;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宜改則改,穩妥推進”的32字原則,2016年以來,20多省份出臺了國企混改意見,但推進情況不容樂觀。
二、國企改革問題
國企改革,上熱下冷,中央出了很多文件、開了很多會、做出諸多指示、批示,下面卻沒有辦法動,特別是地方國資直接下屬的地方企業,直接在一級企業層面推進混改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1、 資產規模相對較大,產權結構和界面相對復雜,一般的社會資本很難激活;
2、 目標多元,要行政要和諧,要效益也要就業,要做大也要做強……但基層做實踐的根本沒辦法同時滿足這么多要求,難以推進;
3、 機制不靈活,國資方管人、管物、管事、管資本,什么都管, 社會資本望而卻步;
4、 資產評估相對復雜,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大,因此推進周期長;
5、 所屬行業復雜,有完全競爭的行業,也不乏國家規定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產生資產分割和股權比例設置的新問題。因為《意見》中規定完全競爭行業不要求國有控股,而國家規定的特定行業則必須國有控股;
6、 一旦混改效果不佳,帶來的風險大。地方國企一般都承擔部分政府的職能或服務,特別是環境類地方國企,涉及民生問題,一旦改革出現問題,則直接影響人民正常生活;
7、 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很難實現,員工積極性很難激發,社會資本方興趣銳減。
江南水務在混改上算走的比較早的,直接在江陰水司層面進行混改,但股權激勵一直沒有實現。2015年9月21日,第五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限 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及其摘要》、《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實施 考核管理辦法》、《關于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辦理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事宜的議案》 等議案,并于2015年9月22日在《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 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的公告,但目前尚未獲得有關部門核準。江南水務也深知,把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特別是高管團隊的利益捆綁,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但股權激勵在江南水務目前的股權結構狀態下是很難推進的,目前公司依然在努力推進著。
三、國內外案例
(一)曾經的朱氏國企改革
差不多20年前(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國企問題積重難返,面臨嚴重困境。總理朱镕基抱著“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頂著一批職工下崗的壓力,以雷霆手段,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兼并破產”、“終止重復建設、清除產能過剩”、“裁撤冗員”等改革,實現了國企“三年脫困”(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目標,也相當程度上扭轉了國企大面積虧損的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動蕩,后遺癥一直存在。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