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9: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項目
東部填埋場二期工程:處理規模2200噸/日,設計庫容1277萬立方米。
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包括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和同安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
滲濾液處理工程:包括東孚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提標改造和后坑垃圾滲濾液處理站改擴建工程。
綠洲廈門市東部固廢中心工業固廢集中處置廠工程(一期):2萬噸/年工業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1萬噸/年有機溶劑回收利用項目,5000噸/年鋰電池資源化回收項目,1000噸/年銅、鎳及貴金屬回收利用項目,15萬支/年廢包裝桶回收清洗利用項目。
廈門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年處理規模4.65萬噸,其中焚燒1.65萬噸/年,物化1萬噸/年,固化填埋2萬噸/年。
生活垃圾資源再生示范廠二期工程:處理規模600噸/日。
餐廚垃圾處理廠二期工程:日處理餐廚垃圾200噸/日。
(四)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
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廈門市危險廢物污染防治。
1.加強危險廢物執法監管
對轄區內無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或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的地區,要嚴格控制產生危險廢物的項目建設。建設項目的危險廢物處置方案應符合環保規范要求。建設項目需配套的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未建成或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有序整合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危險廢物監管執法力量,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真正形成綜合執法的監管合力。充分發揮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作用,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嚴厲打擊隨意傾倒危險廢物和無證經營危險廢物、非法轉移或處置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
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執法監管隊伍建設,充實執法力量和專業技術力量,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配備必需的取證設備、檢測儀器和防護用品,做到危險廢物執法監管工作“有隊伍、有經費、有裝備、有制度、有臺賬、有信息平臺”。建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專家庫,強化危險廢物執法監管隊伍的業務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2.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
加強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管理,推行登記信息法人承諾制。嚴格核定各產生危險廢物企業的產廢種類和基數,摸清全市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建立健全各級危險廢物重點污染源名單庫,做到“一廠一檔”,并分類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探索引入“互聯網+”信息監管手段,實現危險廢物的申報登記、經營許可、轉移聯單等網絡信息化動態管理。推進企業危險廢物出入口及轉移信息化監控,推行危險廢物轉移電子聯單;通過視頻監控、數據掃描、車載GPS和電子鎖等手段,實時監控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的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信息跟蹤和可追溯。
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危險廢物產生企業的環境監管,對自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開展定期檢查和評估,提升現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運營管理,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和運行負荷率。危險廢物產生、經營企業要切實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全面落實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出入庫稱重記錄、分質分類包裝等管理制度,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和利用處置規范有序。
3.加強醫療廢物全過程管理
醫療機構要落實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實施分類管理,醫療廢物暫存的時間、地點、設施、設備必須規范達標,存放點應建立監控系統,并接入本單位監控平臺,防止露天堆放醫療廢物,杜絕醫療廢物流向社會非法加工利用。醫療機構應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不具備集中處置條件的農村衛生所,應依托鄉鎮(街道)醫療機構,推行醫療廢物“小箱進大箱”,實現處置全覆蓋。加強廈門市醫療垃圾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4.完善電子廢物污染防治體系和長效機制
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審核,加強對電器電子產品生產、無害化處置利用、去向等的全過程監管。在電子電器制造業大力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產品工程,逐步擴大“環保標志”、“綠色產品”標志等產品的種類和產量比例。扶持電子廢物拆解利用處置單位建設,有條件的企業自建回收網絡和處理處置基地;不能自行回收和處理處置的,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付費給專業公司回收和處理。
專欄10:“十三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工程
工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處理規模5萬噸。
(五)推進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
提升化學品管理基礎能力。嚴格落實環境管理登記、釋放轉移情況定期報告等制度。持續推進化工園區的規范化管理,降低化工行業聚集區域化學品環境風險。加強重點行業危險化學品全過程環境監管。
1.合理布局建設項目
合理布局重點防控行業危險化學品產業園區和建設項目,在化學品環境風險工業園區或集中區的環境和安全防護距離內,禁止規劃建設集中的居民生活區、醫院、文教區等。強化化學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嚴格落實安全防護距離、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設施建設、運行、監測等相關要求。
2.嚴格落實環境管理登記
實施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釋放轉移情況定期報告等制度,制定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清單。開展危險化學品企業數量、布局、環境風險等信息的調查與評估,鼓勵企業通過搬遷改造、產業升級,提高安全,對可能引發環境污染的風險隱患,限期完成治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