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堅持節約和綠色發展。加強用水總量控制,水資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態環境用水要求,水資源開發要高度重視對河流生態環境和地下水系統的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是堅持用法律和制度保護水生態環境。認真落實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嚴格執行“三同時”管理制度,避免減小河流行洪斷面以及河流渠道化傾向,提倡生態型河道治理措施。
三是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切實做好工程征地補償、搬遷安置和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確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證其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移民集中安置的居民點及其他專項設施的遷建或者復建選址,應當依法做好環境影響評價、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四是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和管理。加強規劃實施后可能影響的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和重要目標的監測與保護,及時掌握環境變化,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加強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評價與管理,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環境風險問題,制定風險應急管理措施。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分解水利發展規劃目標和任務,落實責任主體。加強對規劃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項目建設中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階段性重點任務的推進。設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建立市直部門協作配合、市縣鄉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組織編制好本區域水利發展規劃,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目標考核制度,健全規劃實施的監督評估機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支持
建立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的水利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多渠道籌措建設和維護資金。充分利用全省水利發展的“政策疊加”優勢,用足用好各項政策,積極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投入。把水資源開發保護作為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嚴格落實水資源費投入政策,強化財稅政策支持,鼓勵和吸納各類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拓展水利投資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機制,確保水資源來發利用與保護投資需求。
三、積極統籌謀劃,加快前期工作
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統籌謀劃水利項目,建立水利發展項目儲備機制。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加大水利項目前期投入,保障前期工作經費,加強重大問題研究,提高項目前期工作質量。有關部門要大力配合,做好規劃項目審批及相關工作。省級審批的項目,要按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方案,各負其責,跟蹤辦理。市審批的項目,要精簡項目審批要件,優化工作程序,主動作為,強化協作。市縣政府要做好下放審批權限的承接工作和項目前期的督促推進工作。
四、加強宣傳引導,促進公眾參與
持久開展水法治宣傳,加大水情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全民水憂患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強化對規劃的輿論宣傳,進一步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的決策機制,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水利建設和管理,形成治水興水的強大合力。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