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達60米的東京下水道
東京的地下排水系統,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它于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
日本是個臺風多發國家,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避免受到臺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設的。
在東京,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為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進行處理。此外,烹飪產生的油污也不允許直接導入下水道中,因為油污除了會造成鄰近的下水道口惡臭外,還會腐蝕排水管道。東京下水道局對此倡導的解決辦法是:用報紙把油污擦干凈,再把沾滿油污的報紙當做可燃垃圾來處理。下水道局甚至配備了專門介紹健康料理的網頁和教室,推薦少油、健康的食譜。
東京還設有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并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采取特殊的處理措施。比如,東京江東區南沙地區就建立了雨水調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萬立方米的雨水。
意大利:2500年的古羅馬經典
要說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其實還得從古羅馬說起。古羅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現代羅馬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紀左右,伊達拉里亞人使用巖石所砌的渠道系統,將暴雨造成的洪流從羅馬城排出。渠道系統中最大的一條截面為3.3米×4米,從古羅馬城廣場通往臺伯河。
據文獻記載,公元33年,羅馬的營造官清潔下水道時,曾經乘坐一葉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歷了一遍,足見下水道是多么寬敞。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