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家對于其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新興支柱產業給予很大期望,政策也將在此傾斜,“環保產業‘走出去’已然到了非常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期,”7月6日,“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在新世紀日航酒店盛大開幕,環保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以“環保產業走出去”為主題做大會發言時這樣說道。
環保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主題發言
根據《“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周國梅介紹,“十一五”以來,環保產業保持了年均15%到20%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加速入駐這一行業。
據周國梅介紹,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具備了比較好的技術儲備和政策意愿。首先,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有著較好的技術優勢,其方向也比較廣闊。非洲、東南亞等這些東盟國家,以及中亞的市場,這些國家在環保領域具有非常大的發展需求和發展的潛力,他們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是有市場需求。歐美等發達國家具有先進的環保技術,但是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產品及服務有著較低的成本,該競爭優勢可為我們開拓國際市場創造很好條件。
其次,在政策戰略上,商務部、環保部等部門已提出實施戰略新興性企業“走出去”戰略。2011年發布的《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推動環保產業“走出去”。今年兩會期間環保部副部長提出一個提案,這個提案名稱就是要促進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的戰略和對策,得到了國家高層的重視。
周國梅表示,近年來,一批環保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海外市場的拓展,包括東盟國家以及中東還有非洲,一些現行入駐海外市場的企業簽訂了規模較大的水處理項目合同,推動環保產業“走出去”,特別是工業廢水治理,該行業已具備了“走出去”的基本條件。但是,很多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感覺在政府層面缺乏有利于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的政策保障機制以及相關的規則和交易模式。
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除了政策標準等等這方面不熟悉遇到的短板之外,還感覺到公共服務平臺缺乏,信息渠道不通暢等問題,“走出去”過程中難免有一些盲目性,特別是缺乏對目標投資國的投資環境,環保政策要求的法律法規,商業機會還有工程招標等等方面信息比較缺乏,“我們召開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研討會時候,聽到企業反應很多這方面呼聲,確實需要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幫助我們企業‘走出去’?!敝車啡缡钦f。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