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飲用水安全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7月1日,飲用水新國標的全面實施,推動自來水廠的升級改造。目前,很多城市自來水廠的新建、升級改造項目中都在進行膜技術的相關研究,包括膜系統工藝與傳統工藝的集成組合技術,膜技術作為“十二五”國家水專項中飲用水安全保證的重點支持技術,隨著工藝優化、成本降低,將在飲用水凈化領域得到規模化的推廣和應用。7月6日下午,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戴海平在“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介紹了膜法飲用水凈化技術的市場需求及應用案例。
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戴海平主題發言
膜技術市場空間大
據戴海平介紹,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沒有發生根本性好轉,以2010年綜合產能2.76億立方米/日計,尚有近5000萬立方米/日規模的自來水廠需要升級改造,廣大農村地區還有近2億人飲水安全得不到保證,這些為膜技術提供了應用市場空間。自“十一五”開始,眾多高校和企業聯合開展膜法飲用水凈化工藝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多項膜法飲用水示范工程,工程實踐證明膜集成技術可滿足新的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106項水質指標要求。
膜法中試考核 為大型系統提供參考
戴海平介紹,天津膜天膜的產品得到了美國NSF認證及天津市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其連續膜過濾(CMF)設計制造實現了標準化及模塊化,設備維護簡單。浸沒式超濾膜工藝(SMF)適用于新建及砂濾升級改造,且運行能耗低。
同時,戴海平指出,采用膜法進行水廠新建或升級改造通常需要進行中試實驗,中試考核指標內容通常指水質凈化效果,如:濁度、顆粒數、微生物指標、COD等。中試考核中得到的膜系統的穩定性,運行參數如膜通量、噸水能耗、膜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膜清洗周期及通量恢復情況等,可為大型系統設計提供參考。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