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牽動億人心,溫總理也曾在“兩會”政府報告提出的“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為保證民眾飲水安全,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以下簡稱新國標)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強制實施。與老國標相比,在飲水安全保障方面,新國標有哪些強化與提升?有哪些具體的改進要求?對行業發展有什么樣的促進?為此,中國水網特別邀請清華大學飲水水安全研究所所長、消毒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君教授做客直播間,對飲用水新國標進行解讀。
新國標基本實現與國際接軌
劉文君介紹說,新國標與1985年版相比,有三個特點:一是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準;三是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
新國標的一大進步是提出了生活用水應符合標準,以免危害人體健康,這是人們長期以來所嚴重忽略的。新國標首次明確提出生活飲用水的定義:供人日常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主要是洗澡,洗漱,洗滌等用水)通過呼吸和皮膚接觸來影響人體健康,有資料表明,人體通過皮膚接觸吸收的水中物質的含量占水中物質總含量的60%左右,而通過飲用吸收的量則占20%或30%左右,若長期接觸不安全的水,對人體的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
“新國標的制訂不但考慮了人們長期飲用和生活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也考慮了由于水質對輸配水管道的腐蝕而對人體帶來影響的因素,“劉文君談到,符合新國標的飲用水在飲用、通過呼吸和皮膚接觸時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是安全的。總體目標是安全性要求,終生飲用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危害。
喜“新”厭“舊”保障水質安全
對于新舊標準的指標對比,劉文君介紹,與GB 5749-85相比主要改變水質指標由GB 5749-85的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其中:
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首次增加了兩蟲(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指標;
修訂了總大腸菌群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有機物由5項增至53項;
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
新國標中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加入了對用氯胺,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的規定,同時第一次對消毒劑的余量作出了上限的要求,并對它們的消毒副產物在常規項目中作出了要求。
新國標促供水行業凈水工藝改進
劉文君還談到,很多人對優質飲用水的美好期望是打開水龍頭,水就能直接喝。然而,我國管網普遍陳舊的現實卻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也是對水質的一大制約因素。提升水質不僅是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也需要國家加大在管網方面的投入。新國標的出臺必將推動我國飲用水水質的提高,并進一步促進我國供水行業凈水工藝的改進,但同時,它也對我們的管網系統和水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我國供水行業實施工藝改造,提高供水水質,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趙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