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和水環境惡化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龍年伊始,龍江鎘污染以及鎮江區域引發的長江流域苯酚類化學品污染,再次敲響了中國水污染的警鐘。
水危機加劇 中國水告急
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廢污水的排放總量達到了750億噸,河流水質的不達標率接近40%,其中喪失了利用價值的劣五類水占了20%。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嚴重,在第一水源地由于污染而無奈舍棄之時,第二水源地同樣面臨污染威脅。有水利和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并非單一地區和城市的特有現實,從全國來看,供水體系單一、水資源污染嚴重已成為普遍問題。
2月16日,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指出,我國目前的年用水總量已經突破了6000億立方米,大約占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74%,很多地方水資源的形勢十分嚴峻,過度開發,已經超過其承載能力。我國水資源水質已直接威脅到城鄉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約。
根據聯合國提供的資料,到2025年,全球半數以上的國家將面臨巨大的供水壓力(即淡水供應量無法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甚至出現供水不足。到21 世紀中葉,世界上3/4 的人口將面臨嚴重的淡水資源短缺。中國屬于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們面臨著比世界其他國家更嚴重、更緊迫的水危機”。
資源性價格將調整 水價上漲是趨勢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評論,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確保水資源可持續
利用,必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全社會科學用水、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2月16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的主要內容,劃定“水資源保護三條紅線”,同時擴大水資源費征收范圍。
幾乎與此同時, 2月15日,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稱,今年將改善宏觀調控,健全市場體系,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將深化電力、成品油和水資源價格改革。業內人士認為,水價上漲成必然趨勢。
從水價本身,長沙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凱軍認為,當前政府對水價采取的是歷史定價,而不是依據市場。隨著水源地工程、水質提升,以及設備、人工成本的上升,水價理應調整。
“無論從市民生活還是行業發展角度,水價都應該上調。” 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如此說。
從資源保護和未來發展的角度,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水價完全還沒有到達其應有的價值。”“多年來水價雖然有所上調,但上漲幅度完全不能和整體經濟發展相適應。從適應經濟發展、保護戰略性資源的角度,低水價需要調整,水價必須反映出其資源性產品的價值。
編輯:谷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