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6-14 09:43
來源:
作者: 王強
再講講法國和歐洲大陸。十六至十九世紀以來,歐洲好幾個城市或國家做過世界金融中心。先是荷蘭,因為海運貿易需要融資,所以,各種各樣金融交易,融資手段應運而生,為了一次高風險的航運發債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到了十九世紀的法國,法國皇帝雄心萬丈,要到海外修建蘇伊士運河,實施法國版的“一帶一路”戰略,那么錢從哪里來,國際市場上融啊!與此同時,小拿皇帝在國內也沒閑著,大搞城市美化運動,大興土木,也需要用錢啊,于是各種融資方式紛紛登臺,于是巴黎便成了世界金融中心。所以,為了發展而借錢,天經地義!如果金融觀念還是停留在小農意識,還是抱著“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陳腐的帳房先生思維不放,如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如何不讓西方大佬們看笑話?想想就令人捉急!
人類經濟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借錢史,金融史。只要在發展,錢只會借接越多。比上面更早、更野的案例還有很多。十三、十四世紀,意大利人可以為了打仗發行債券,誰融資多誰就會贏。英法百年戰爭,雙方都發了債,最后英國贏得原因是英國人的融資成本更低,但信譽好,可以借到等多的錢。打仗也居然被搞成了PPP融資模式。美國獨立戰爭,美國人一開始也沒錢,也是向北美、向歐洲、甚至向英國借錢,用英國人的錢打英國人,美國人的骨子里就有金融創新思維!試想,戰爭是人類風險最高的事業,都可以借助金融手段,我們各地為了發展,多借了點造基礎設施,造福于人民,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為了發展而融資,即使多借幾點,也合情合理。等基礎設施造好了,經濟發展了,自然也就能夠還錢了。這就是PPP的金融觀。
(三)為什么要為四川省點贊?
近幾個月以來,中國PPP的主題是“規范”。規范發展,固然很重要,但是PPP對于我們還是新生事物,還在摸索中,什么才是真正的PPP規范,其實大家心里都沒底。規范現在已經成為權威的代名詞,誰立規范更早,誰就可以被奉為PPP的正朔,而不是真正為地方解決現實困難和問題。所謂PPP的規范,現在已經演化成一部不能自圓其說的圣經。在邊上幫助鼓吹“規范”的專家們,實際上希望方丈盡快把它們立為PPP廟堂上羅漢,好讓不知真假的善男信女們多給它們燒幾個香火錢。Policy Maker們既缺乏邏輯思辨,又沒有想象力,左右大腦都有缺陷。往往是第一部圣經漏洞百出,文字也不通,就用第二部、第三部圣經來打補丁,擦屁股,沒想到路面上照樣污穢不堪,直至禁止人們發生正常的生理活動。即使活動,也要按照圣經規定的方式來。所以,大家只好苦憋著,市場噤然一片,如同夏日里悶熱的午后,大伙回家睡覺。現在唯一活躍的,就是一些培訓機構和不負責任的媒體,其實就是廟門口轉悠兜售香火的小販,一邊辦各種解讀班和投機取巧班,一邊竭力渲染緊張氣氛,好讓你盡早中套掏錢。所以,中國PPP的生態圈,利字放中間,義字很少見。
但是,昨天下午,令人煩悶的午后的天空,從西南方向突然傳來一聲炸雷!這就是川發改297號文,《關于積極開展綜合金融服務加快重點項目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模式建設的通知》。通篇文件,居然沒有“規范”二字,更多的是積極、支持、鼓勵、協助、協調、創新、對接,解決、輔導;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勇氣”。這么多年來,四川省還是保持了總設計師他老人家身上固有的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追求本本主義,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并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發展了,各種問題都會解決,各種風險就不見得最終演化成風險。這么簡單的道理,地方上都看到了,有關部門為什么視而不見呢。其實,中國地方債務風險本身就有可能是個偽命題,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而炮制的理論假象。對比一下國際金融發展史,即使風險大到金融危機,美國還是那個美國,英國還是那個英國,最后反而更加強大了。既然我們地方債務總體可控,為什么還要弄出各種緊張氣氛,讓地方無所適從,不知其中是何道理?
再回頭講講297號文。此文正文只有區區三頁,但是思路清晰、實事求是。首先要求各地對PPP有切實的認識,正視PPP的各種不利因素,如規模、期限、政策和退出等。同時,也要求幫助地方解決強推PPP之后帶來的各種問題,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其次,秉承了正確的PPP的金融觀,要求各種金融工具,主動發揮作用,積極承接地方困難,打組合拳、通過創新、擴大服務。特別是探索創新擔保方式和投貸聯動、投貸報貼一體化,PPP基金與承包商和行業運營商組成聯合體等,這些前一階段在行業中熱議的敏感問題,在297文中,都有了撥云見日的苗頭。
最后,297文表達了地方要發展,要金融的呼聲。地方早已準備好了,接下來看上天能否下一場豪雨了。如果上下合力,中國PPP還能往前走下去,否則,不僅PPP會遭人唾棄,地方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所以,必須為川軍團點贊!
編輯: 李丹
E20特約評論員 目前供職于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列特研究生院建筑經濟與管理專業(主修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和PPP/PFI)學習并獲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加入上海城投以后,牽頭開展了《基礎設施投資新趨勢-上海PPP模式研究》并于2010年獲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此研究被上海市法制辦譽為“上海市特許經營立法的理論基礎”。2006-2007年參與了《上海市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并向上海市政府立法相關部門系統性地提出建議并大部分得到采納與吸收。作為上海城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