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3-18 09:1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國內的媒體經濟學,只反國企壟斷,不反跨國公司壟斷,還爭相引進投機性的金融寡頭,是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威脅。中國金融主管部門,切莫被“人民幣國際化”的虛榮誘惑,看不清美歐日量化寬松等待中國接盤的巨大風險。
創新和產業升級不足以彌補行業間利潤率的巨大差距
世界銀行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理論,鼓吹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去工業化,發展所謂高端服務業(知識和信息產業),來向高收入國家過渡。如果我們觀察美國不同產業的利潤率,不難發現美國行業之間利潤率的巨大差距。請見表II。
從表II不難發現幾個事實:
第一,金融危機對美國重工業的打擊程度不亞于中國,即使美國在這些領域依然保持技術和創新的領先地位。高科技意味著高難度、高投資、高風險、但不等于高利潤,高科技的發展也就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種形式的支持或“價格扭曲“, 包括各行業不同的稅率、 工資標準、管理成本、財務成本、研發成本、以及政府補貼等等。
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產業的技術升級未必帶來產業的高利潤。恰恰相反,新技術巨大的研發投資、設備更新、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新能源等產業的巨額虧損。對知識經濟極端重要的出版、教育產業,利潤很低,也必須由政府和社會投資扶持。這是混合經濟和雙軌制長期存在的理由。私有化不可能保證國家占領經濟制高點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第二,看不到各行業之間有利潤率趨同的趨勢。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利潤率分布很寬,從高利潤、中利潤、到低利潤都有,而且和技術復雜或先進的程度沒有一定關系,反而和產業集中度與市場規模有關系。這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競爭理論不符。
第三,產業的經濟效率即利潤率,不等于社會效率。令人震驚的事實是,美國利潤率處于低端的基礎產業,竟然包括對國計民生極為重要的交通、汽車、農業,以及虧損的電訊、化工、鋼鐵、綠色能源、貴金屬、礦業、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的生產與勘探。
但是,損害國民經濟的煙草、虛擬金融、和過度醫療卻處于利潤率的高端。
第四,創造大量就業的傳統產業,如造船、輪胎等制造業的凈利潤高于半導體、信息、軟件等高科技產業,鞋業、服裝、機械等傳統制造業的凈利潤和化工、航天、電子、計算機等尖端產業相當。用所謂要素價格的比較優勢來否定勞力密集的制造業,說什么“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沒有經驗依據。
新古典經濟學的均衡理論,不能解釋西方經濟的現實。原因有三:
第一,民族國家或聯邦體制固化了區域差距,西方發達國家的商品市場從未實現規制統一和發展均衡。
第二,不同產業的生命周期和調節速度大不相同,從金融市場的高頻交易,到基礎設施長達幾十年的建設周期,加上技術革命和國際競爭造成的大國興衰,歷史上從未形成利潤率趨同的趨勢,也就不存在價格穩定均衡的國際市場,這給創新、造勢、投機、和羊群行為都留下巨大的空間。
第三,歷史觀察表明,工業化經濟越復雜,市場的不穩定性越大,要求政府干預的力度和廣度也與時俱進。
金融投機的規模和禍害
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的大幅波動,完全背離國際貿易的均衡理論。2008年金融危機更是從房地產的次貸危機開始,引發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危機。至今西方國家的金融改革不敢觸及金融危機的根源。我們先以石油價格為例,來揭露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的現實。
依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從2013年第2季度到2015年第4季度,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增加了3.7%,供給量增加了6.2%。僅僅2.5年時間,油價大跌了70%!請注意,美國2003年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3個月期間,油價還在$30 左右,戰爭造成的油價波動也只16%。
代表8000家美國石油零售和批發商的美國石油營銷商協會會長吉利甘 ,2009年1月接受美國CBS電視采訪時揭露:過去5年間,商品投機資本增23倍,規模從$130億美元猛增到$ 3000億美元。期貨市場上的投機交易量是實體交易的27倍,期貨市場60-70%是投機資本。包括:加州退休基金,哈佛捐贈基金,JP摩根,對沖基金、主權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投機交易使石油價格可以在1年內翻倍,然后在3個月內和股市一同崩潰。
問題更嚴重的是,美國主導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威脅更大。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 的數據,世界金融衍生品的市場規模,近年來在$500-700萬億美元之間變動,約為美國GDP 的40倍, 世界GDP 的 11倍。
美歐日大規模量化寬松的結果,刺激了貨幣投機的交易規模。貨幣每日交易量從2007年4月為$3.3萬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為$5.3萬億美元, 為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1.7倍中國外匯儲備。
貨幣投機的金融工具,貨幣互換的規模從2007年的$14.3萬億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3.7萬億美元,增加了66%。難怪西方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同時熱錢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和股市大幅動蕩。
如今美歐日的量化寬松動搖了西方金融的基礎,唯一希望是等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接盤,轉嫁危機。
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金融市場,國內盲目崇拜美國金融體制的經濟學家,還在鼓吹金融自由化和市場并軌,鼓吹取消資本賬戶管制,在國內金融體制尚未理順的情況下,無疑是引狼入室,放大中國經濟調整的外來風險。中國的決策層決不可形勢誤判。
西方經濟學的價格機制難以理解市場失穩和過剩產能的根源
了解西方經濟學的人不難理解,新古典經濟學的微觀價格論、金融經濟學的資產定價論、與發展經濟學的成長決定論,都是互相矛盾的。新古典經濟學價格均衡的標志是完全競爭,企業的利潤率為零。
編輯: 李曉佳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