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欄 > 正文

王凱軍:環保支柱產業之路走到了哪一步?

時間: 2015-12-14 10:24

來源: 《新環境》微信

作者: 王凱軍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一個話題,就是環保產業能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過去10年里,環保產業的產值大幅增加,企業數量、從業人數都呈現了快速的增長態勢,體現了其內涵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看,環境友好產業將成為新的著力點,這是環保產業的外延。

我認為,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已經初見端倪。

三個“十條”為環保市場釋放了多少紅利?

《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被譽為環境問題治理的三大戰役,一系列新政策為傳統環保產業促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中國“十三五”規劃環境與發展國際咨詢會上指出,“十三五”是環保負重前行困難期和大有作為關鍵期。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原司長趙華林表示,每年中央政府大口徑財政預算是環境保護的,大概兩千億元左右。有人估計,需要投入十幾萬億元甚至20萬億元,才能基本解決“十三五”的環保任務。據此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的年產值不會低于4萬億元。而紡織產業作為現有的支柱產業,一年的投資總額在3.3萬億元左右。因此,從體量上看,環保產業有望達到支柱產業的標準。

早在1999年,北京在治理大氣時就喊出了口號:不要讓大氣污染進入新世紀。1999~2012年,北京市開展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污染防治。霧霾出現后,北京市又提出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五環內工業廠區全部搬遷;完成了能源結構的調整,燃煤比例從2000年58%下降到現在的16%;促進了汽車行業的進步,淘汰老舊機動車,推行新能源汽車等。尤其是《氣十條》出臺后,必然會成為約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調整的重要因素。不難看出,環保產業在某些特定區域已經成為限制性和主導性產業。

《世界能源展望》分析指出,到2030年,中國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將達到4000億立方米,缺口約2000億立方米。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其中1500億立方米的需求量可以通過煤制氣來解決,剩下500億立方米可以用生物天然氣彌補。我們現在的城市污水處理費用為0.6~1元/立方米,整個城市的污水處理量約300億立方米,全年運行費用不到300億。而生物天然氣全年運行費用超過1500億,與污水處理市場相比,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認,新要求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機會。在水治理方面也是一樣,我們要從過去點源治理,逐步發展到區域聯防的系統治理,帶動整個環保產業體量的增加。

水處理領域還有幾個技術難題?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大格局已經形成,市場已經相對規范和飽和。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呈緩慢下降趨勢,但總體下降幅度較小,我國工業化還在加速過程中,工業總體規模還在增加,用水需求也在相應增加。

難點一:工業廢水能不能實現真正的零排放?難降解高含鹽廢水是工業廢水處理的難中之難,這已經成為廢水處理中的頑癥。內蒙古騰格里沙漠等事件都涉及了零排放問題,而現在很多涉及工業廢水處理的行業,比如煤化工、制藥母液,都到了攻堅克難的時期,必須要以硬手段對待硬挑戰。

難點二:如何解決工業園區廢水達標排放的技術難題?工業園區面臨很多問題,諸如水質復雜、管理不善、排放不達標等,挑戰也非常大。

難點三:城市污水面臨的重大挑戰是什么?我認為,是排放標準和質量標準之間的巨大鴻溝。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80%以上,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0%以上,但是河道依舊是黑臭的,公眾還是要求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一級A標準推行尚且費時費力,面對質量考核的壓力,技術上如何突破?

難點四:怎么治理面源污染的牛皮癬?以禽畜養殖污染為例,如果說小廣告是城市治理的牛皮癬,那么禽畜養殖污染就是面源治理的牛皮癬。杭州市最早對面源污染治理進行了系統設計,接著上海市農委組織進行技術攻關,到后來農業部推廣大中型沼氣池,中央每年投入資金約40億元,但治理效果并不太明顯。

難點五:切膚之痛的村鎮污水處理,緣何難解決?農村環境問題能否解決,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目前,農村污水處理沒有很好的設計,建不起、維護不起,這些難題到底怎么破解,現在仍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能不能找到新技術?能不能創新經營模式?

工業廢水零排放是趨勢。在造紙方面,陜西省和山東省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鋼鐵廢水業界人士認為,工業廢水零排放可以實現。其實真正難解決的是,精細化工、煤化工和制藥行業母液等如何實現零排放。在水專項的產業化項目里,我們協助設計了一組零排放的技術路線,在廢水二級處理之后,或者廢水直接排進來,通過初步濃縮、深度濃縮和干化焚燒的技術路線來實現。舉個例子,北方藥業當初被曝光,其濃縮液中含有可利霉素等危險廢物,他們采用了MVR—噴霧干化—焚燒技術,首次將噴霧干燥技術應用于濃縮廢液工程,效果非常好,這也是國家重大水專項示范工程之一。

工業園區廢水處理,不僅面臨量大和高難度兩個問題,同時還面臨排放標準調整的可能。在同樣的環境質量下,一級A排放標準和綜合排放標準差距很大,各地執行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水十條》明確提出,工業園區廢水處理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工業園區廢水處理達標的關鍵,在于如何解決難降解污水的問題,高級氧化必將成為主流工藝。但是,技術界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目前,工藝主要通過氧化池等形式進行,這種方式混合效果差、接觸時間長、需要的氧化劑量高,導致成本較高,而且池體占地面積大。通過研究,清華大學開發了O3/UV高級氧化一體化裝備,現在單體設備可以處理兩萬噸污水,只需3~5分鐘就可以達到處理要求。

2014年是活性污泥工藝技術誕辰100周歲。此時此刻,很多國家都在思考下一步的污水處理技術。美國認為,現有技術體系無法支撐污水處理行業創新和變革;歐洲提出了三個周期概念,就是下一代污水處理廠應該成為水資源的中心、能源的中心和營養物的中心。

本世紀初有兩個重大的水處理發現,一是主流厭氧氨氧化,二是好氧顆粒污泥。這兩項重大發現,為污水處理提供了無限可能。但是,主流厭氧氨氧化和好氧顆粒污泥是不是污水處理的最終方式?是終極未來,還是特定時期的過渡技術?或許,新能源汽車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電池能量密度暫時難以滿足電動汽車需要時,推出了過渡性質的混合動力汽車,滿足了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需求。所以,當一種具有革命性或者顛覆性的進步發生前,總會存在中間產物。

12

編輯: 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王凱軍熱文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