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5-05 09:23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王凱軍
早期,國內環保企業對產品化的探索
從上世紀初開始,國內一些環保企業也開始了產品化的探索。如鵬鷂環保、合續環境等。
1、鵬鷂環保裝備智能制造
鵬鷂環保“裝配式”污水廠,企業用兩年時間,投入上億元建立環保裝備智能化制造基地,并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實現工業4.0生產。
鵬鷂環保采用PGMI系統,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實現“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制造過程,再把其他產品嫁接到生產平臺上,實現了從“1”到“100”的產品標準化、服務智能化和裝備集約化生產。經過大量資金研發投入后,整個生產車間用5個工人取代了50個工人,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均得到了質的飛躍,并形成了很好的企業效益。
“實際上在水務行業的‘史前時代’,我們就提出可以實現‘零工廠、零庫存’的產品化生產”,王凱軍指出,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產能大量過剩,如果行業、企業之間可以利用某些企業突出的標準化、智能化制造能力,也許可以解決企業制造過程投入大、缺乏專業度的短板。
鵬鷂環保標準化廠房
2、合續環境的鋁合金裝配式水廠
合續環境的裝配式污水廠采用鋁合金墻板和鋼結構為主體裝配而成,同時別出心裁的采用方形設計,緊湊立體,并且噸水占地率低。裝配式水廠采用構件承插裝配,建材級別表面質感,基材涂層多重防腐蝕,標準化的生產,工期短、效率高、質量有保障。(延伸閱讀:如何打造爆款產品?合續科技的產品化思維)
合續環境裝配式污水廠
同時王凱軍指出,我國環保企業從國外引進技術進行產品化的過程中,也需要警惕一些成本核算等問題。他提到,曾經某環保企業引進了德國混凝土預制技術,在前期工作都完畢之后,發現產品運輸距離在300km以內才能實現經濟平衡,且必須要租用廠房和設備,大大的增加了成本,運距合理范圍被限制在50km左右。因此可見,如果區域內只有單一項目,不能支承混凝土產品的標準化,產品的大面積推廣存在限制。
王凱軍表示,總體來說在現階段,預處理產品、生物處理產品、沉淀分離產品、深度處理產品都可以采用標準化設計,實現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的機電設備以及5D-BIM的信息化建設。
02功能的綜合性是產品化的必由之路
“功能的集約化和綜合化是產品化過程中的必由之路,是技術進步的表現”,王凱軍表示,回看污水治理歷史,從1914年左右開始的黑臭河道治理,到20世紀后半葉的富營養化治理,再到21世紀初開始用水回用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過程中處理工藝在不斷的線性堆積,這種像串糖葫蘆似的線性疊加,很難與產品化的過程相匹配。
目前,水務行業部分產品可以實現功能的綜合性,如MBR工藝將沉淀和反應相結合,好氧顆粒污泥工藝將沉淀、除磷、脫碳、COD的去除相結合,“只有工藝實現了綜合性,才能在產品中實現功能的集約,這是產品化的必由之路。”
清研環境和華益德的內嵌式二沉池
華益德的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清研環境的RPIR工藝實現了沉淀和曝氣的功能綜合,王凱軍表示,這兩家企業的內嵌式二沉池,均是曝氣與沉淀功能結合的成功案例,可以實現曝氣沉淀一體化(不用二沉池),同時提供了沉淀產品模塊。(延伸閱讀:清研環境劉淑杰&史緒川:持續創新,建立創新技術產業化生態系統,王凱軍: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的突破與革新之路)
鵬凱環境低碳型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
鵬凱環境的低碳型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功能的綜合性:一是AO功能綜合。外圈氧化溝精準分段曝氣技術,實現AO工藝控制,添加MBBR填料,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二是曝氣沉淀功能綜合。內圈沉淀區與好氧區的疊加使占地面積少,混合液自動回流,減少能耗;先進工藝設計實現穩定的好氧反硝化。三是側流除磷技術。脫氮除磷單元分開,脫氮除磷效率高,解決了傳統AAO工藝脫氮與除磷的矛盾。這三大功能綜合在“鵬凱圓裝配式污水廠”產品中,實現了五化:即產品標準化、設計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數字化。(延伸閱讀:如何拿回旁落的利潤?看鵬凱以工藝價值定價的產品化之路)
03技術進步是產品化的前提條件
王凱軍指出,實際上,污水處理行業追求的目標跟奧運精神非常相近,奧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污水處理行業追求“更快的反應時間”達到池容更小、“更高的反應效率”達到更好的出水水質、“更強的反應功能”同時多種功能綜合在一起。2021年,奧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再加入“更團結”,污水行業恰恰需要“更集約”,完全與奧運精神吻合。
從歷史發展看,產品化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歷史發展看,在大型氧化塘時代、大型曝氣池時代都不可能實現產品化,只有在流化床反應器時代之后才能實現產品化。
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