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1-24 11:22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2015年底,因民眾反對等原因,格力決定徹底停建鄭州項目二期。格力電器網站上,資源回收頁面與這五家公司相關的信息更新基本停留在了2016年。百度搜索里,也很少搜索到五家公司的動態以及格力電器布局環保的其他報道。而董明珠親任法人代表的五家企業,她繼續擔任天津公司法人代表,其他三家的法人代表則改為他人,天眼查鄭州公司的法人變更則顯示的是“董明珠退出”。
從早期的積極布局,到后期的沉寂與退出,這樣的結果折射出的是廢舊電氣電器電子回收再利用行業的“發展癥結”:
不少專家和企業家認為,回收拆解產業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產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主要依靠政府的補貼微利生存。幾家家電領先企業,在家電一手市場帶火二手市場的背景下,實現產業鏈延伸很快布局,趁著政策補貼,吃了一把紅利。隨著家電市場需求組飽和,二手電器回收逐漸“吃不飽”,而因為前期眾多的企業進入,市場競爭激烈,魚龍混雜,競爭激烈且無序,很多沒有資質或不達標的非法、違規的回收拆解企業更是壞了行業的口碑;另一面,政府補貼的基金池開始出現虧空。自2014年開始出現收支不均,2015年開始出現虧空,幾乎每年虧欠約20億元,近十年來處理基金累計赤字約150億左右。基金虧空導致補貼延遲發放,企業財務成本居高不下,很多企業現金流長期為負,融資困難,拖欠供應商貨款更成為常態,回血受阻,行業整體生存狀況堪憂。
據《能源與環保》文章顯示,2016、2017年度,保守估計行業里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勉強維持生存,三分之一的企業停產,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倒閉,大量規范拆解企業早已開始減產甚至停產。
與上述家電企業不同的是,在作者搜索的范圍內,一直沒看到康佳成立廢舊電氣電子回收企業的相關信息。但在2018年,康佳高調宣布,進軍環保產業產業,并成立環保科技事業部,走上了與其他家電企業完全不同的環保之路——沒有進入再生資源領域,而是直接進入了水處理行業的腹地。
康佳通過收購新三板公司毅康科技作為其水務業務平臺,以園區開發為載體,重點布局科技產業園三廢處理業務,積極參與PPP項目,幾年之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據中國水網報道,截至2019年5月末,康佳集團環保業務已在遼寧東港、山東濰坊、甘肅肅北等9個省份拿下17個PPP項目,訂單合同金額累計達178億。一年之間,發展迅猛(具體可見:累計簽單178億 818康佳的環保產業大布局)。2021年12月30日,康佳參股的高濃度廢水處理領先企業武漢天源環保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推薦閱讀:今日敲鐘!天源環保成功登陸創業板)
與此同時,康佳也在固廢處理和再生資源領域進行了開拓,但與水務市場的業績相比,效果差強人意:
首先是與遼寧物資回收知名企業大連環嘉集團合資成立子公司,布局再生資源和循環產業園業務,并擬在河南省蘭考縣投資建設包含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在內的環保業務產業基地。后來環嘉公司被爆出經營問題,康佳在此的合作業務也因之不可避免地遭遇波折。
2015年3 月,康佳也曾增資新三板公司湖南萬容科技,但幾年下來,萬容科技的實際業績相比承諾要求并不盡人意,萬容科技也于2020 年8月6日從新三板摘牌。
新入動力電池回收領域,TCL環保能得償所愿嗎?
如果說廢舊電器回收再利用有“坑”的話,TCL環保涉足的環保業務里還有危廢業務。
前些年,危廢處置價格高企,每噸數千元,引發首創環境、雅居樂、中國電氣等很多跨界企業等搶灘,市場風生水起。從一開始進入環保行業就涉足有危廢業務,TCL環保之前應該也算趕上過好時候。
這幾年隨著競爭加劇,整體發展提升,后續處置單價降落,以及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危廢市場發展逐漸趨于平緩,沒有了往日的熱火勁頭。
根據介紹,五年來,TCL環保整體收入翻了一番,凈利潤翻了兩番。未來TCL環保將通過新建項目和并購項目來擴大規模和通過開辟新賽道擴大領先優勢。而其中,1月新成立的惠州TCL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無疑寄托著它們的希望。
這些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雙碳政策的推進,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和回收量將達到高峰。根據國金證券等機構和媒體的研究,2023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到約116萬噸,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有望超過1000億元的規模。而且由于鋰、鈷、鎳等金屬價格逐步看漲,通過回收動力電池以獲取相關金屬材料,變得更加有利可圖,這讓鋰電池回收和下游梯次利用迎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與市場容量相對應的是,相關業務企業數量也急劇上升: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全年,我國新增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2579家,2021上半年新注冊相關企業9435家,數量同比增長2611.2% 。甚至一些汽車和電池廠商如比亞迪、蔚來汽車、寧德時代、銀隆新能源等,也如當年家電企業進軍廢舊電器回收市場一樣,紛紛進入鋰電池回收市場。
從2018年開始至2021年底,工信部先后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包括前面提到企業的企業,共有三批近50家企業入選,從進入市場的角度,形成了初步的產業格局。在此之外,2021年下半年,另LG能源、SK創新、三星SDI、特斯拉、孚能科技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此布局。
未來,TCL要想在是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與這些大小企業直面競爭,而無論面對深耕再生資源領域的領先者和強勢的新入場者可能都是一場“硬仗”。比如寧德時代和格林美。
2018年,寧德時代就與上汽集團與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2021年10月,寧德時代公告,擬投資320億元投資建設中國最大的廢舊電池循環基地,即湖北省宜昌市姚家港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主要作為廢舊電池材料回收、磷酸鐵鋰及三元前驅體、磷酸鐵鋰、鈷酸鋰及三元正極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約化、規?;纳a基地。
格林美是中國城市礦山第一股。據其官網顯示,格林美年回收處理電子廢棄物占中國報廢總量的10%以上,回收處理廢舊電池(鉛酸電池外)占中國報廢總量的10%以上,回收處理報廢汽車占中國報廢總量的4%以上。2003年格林美開始啟動廢舊電池回收業務,目前具備完整的規模化回收處理、資源化循環利用產業鏈。是國內此領域的絕對王者。2021年上半年,格林美動力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80億元,電池回收營業收入5473.70萬元,同比增長75.90%。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