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9-27 11:20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谷林
另有項目知情人對作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個項目被回購,很可能是因為項目所處地塊的土地升值了,政府或需要騰出土地另做他用。
知情人介紹,銀川第一污水廠項目從2011年簽訂至今,已經十年之久,區域已經成熟,第一污水廠占地面積128畝,地塊增值可想而知。看報道信息,政府將會關閉水廠,極有可能進行商業開發等其他用途,對政府財政來說,或許有更劃算的收益。第一污水廠關閉后,這里的污水將被引流至新的再生水廠,應該也有政府與再生水廠投資方的協議約束的原因,但整體來說,第一污水廠關閉的損失及收益應該都在政府的通盤考慮之內。
作者搜索銀川土地拍賣信息,今年6月銀川興慶區109國道東側、興春路北側(第一再生水廠西南約2公里)的一處約111畝的地塊,起拍價為1.9億;而2019年興慶區治平路南側、規劃十號路東側的一個地塊(第一污水廠南邊約8公里,相對更成熟更繁華),20.21畝的起拍價已經達到了1.3億多。這些土地的價值似乎印證了知情人的判斷。
老項目外遷或成未來趨勢
對于政府提前回購的建議,達力環保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并不同意,并稱將繼續根據特許協議經營第一污水處理廠,除非雙方達成正式書面共識。
劉世堅介紹,銀川第一污水廠事件涉及特許經營協議的提前解除及補償機制,這在《銀川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都有提及,或也可將之理解為政府回購項目資產、收回特許經營權。
至于政府行為是否違約,具體要看實際情況和協議約定。如為了公共利益,政府按約定提前收回,就以此計算提前終止補償金。政府如未遵守協議而單方決定提前收回,則按政府違約計算提前終止補償金。按照業內慣例,銀川第一污水廠的相關協議對上述兩種情況或有相應約定。倘若如此,這件事情的重點可能在于雙方是否能就補償金達成合意。從契約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如能依約支付特許經營協議規定的提前終止補償金,也在市場行為范疇之內。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沒有這么順利,雙方協商、談判、仲裁或訴訟都很常見。
他認為,在雙碳時代和存量時代的大背景下,未來環保市場有兩大看點:一是存量盤活,二是增量轉型。對資本和技術的需求還會繼續。特許經營模式可以成為地方政府在這兩個方面和社會資本開展合作的合規路徑之一。此類回購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場競爭,甚至影響市場信心,但地方政府在市政行業的統籌、規劃、管理、協調和發展能力或可得到增強。
前述知情人也介紹,污水處理也屬于公共服務,雖然污水處理廠在前,城市整體發展在后,但污水處理終歸是為城市整體發展服務,要讓位于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當污水項目從之前的郊區位置變成成熟地段時,一要考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二要考慮整體的經濟平衡。這種情況下,向外搬遷,是最常見的選擇。
而因為城市快速發展,一些早前規劃的污水處理廠不得已向外搬遷,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在發生:
比如綠谷工作室曾報道過的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紀莊子污水廠(推薦閱讀:從紀莊子到津沽: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污水廠的前世今生),自上世紀70年代末建成后,歷經改建、擴建,提標、改造,市場化,后逐漸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所在的地理位置已經由當初的城市角落變成了“神地”,同時也經常遭受周圍居民投訴的環保投訴,很多人期待著將它拆遷。2012年7月,為更好滿足天津市對于生態建設及城市建設發展的有關需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在津南區大孫莊破土動工。2019年,項目所處原地塊上市交易,最終被孫宏斌的融創中國以20.5億元摘取。
2014年,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大東湖污水治理“四廠集中”規劃方案,武漢市沙湖、二郎廟、落步咀3座污水處理廠決定將被外遷并提檔升級。這些污水處理廠興建之初地處偏僻,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擴張,是時已位于城市核心區或副中心,廠房與周邊環境和景觀格格不入;同時,為了滿足國家、省政府對武漢污水處理和污染物總量減排的要求,這三座污水廠不得不外遷至北湖地區,與化工區污水集中處理。
同樣是在2014年,為加快推進濱江商務區的建設,解決主城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溫州市決定拆除原日處理規模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新建一座設計日處理規模40萬噸的全封閉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在全面提升溫州主城區污水處理能力的同時,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頂部空間,打造一個多功能體育休閑公園,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公共活動空間。2018年6月,中心片污水處理遷建工程建成投運;2020年國慶前夕污水處理廠頂部多功能體育休閑公園正式對外開放,獲得社會公眾廣泛好評。
知情人士認為,從21世紀初的水業市場化改革至今,將近20年,水業市場也已經進入存量時代,第一批特許經營項目有些已經開始到期。這樣的背景,加之城市的快速發展,如何進行存量項目升級也是很多地方政府需要面對的難題。隨著郊區變成市中心,舊有項目原地升級改造之外,或許整體外遷將成為不少地方政府新的選擇,以及行業的發展趨勢。
筆者再次搜索的事實是:
2020年6月,光大水務(淄博)有限公司一分廠的整體搬遷也被加速推進。根據《瀟湘晨報》報道,搬遷原因也是因為隨著城市發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污水廠不但讓周邊居民有所困擾,也拖累了片區的發展,導致片區價值被嚴重低估。原污水處理廠整體搬遷后,騰出來的地塊,以及相鄰的紡織分廠地塊,將構建出城市新板塊的美妙藍圖。
2020年6月29日,媒體在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廠遷建工程已于日前實現了達標排放的目標,目前配套工作正在收尾。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促進天津北部新區和空港等地區的快速發展。
2021年1月6日,南通市觀音山水質凈化廠遷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南通市行政審批局批復。此前,南通市委市政府謀劃建設集行政辦公、金融、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城區,其核心為中央商務區。項目恰位于中央創新區規劃的核心區域,占地與區域整體規劃、開發的定位矛盾。根據中央創新區最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用地規劃部分為商業及居住用地、部分為中央森林公園用地,此外規劃環中央森林公園東側的景觀道路也從項目現址穿越。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