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4-06 10:16
來源: E20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2013年,為了招商引資大項目落地,政府提出后端要做提級,達到準4類標準。
本來也是要采用BOT方式,當時協議已經談了,水價都基本確定了。但是政府得到了市里面的財政補貼,就決定自行投資建設。
后端的升級于2014年開始運行調試,年底進入正式運行。
所以這個項目后來進化成前端加后端,前端是5萬噸/日(實際達到6萬噸/日),后面提級也是5萬噸。
運營過程跟婚姻一樣,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作為一個60%進水為工業水的項目,難免會遇到來水超標的情況,金源經開從來都是竭盡所能實現出水達標,之后再和各相關方溝通、協商。
2015年,北京市水務局提出三年行動計劃,對污泥處理處置提出新要求。金源經開也是積極響應,改造了脫水機房,把污泥處理設施由履帶式升級到了板框,是開發區首家達到60%以下污泥含水率的廠。
項目公司跟政府的合作,一直非常融洽并且愉快。政府自己建完后端之后,也是委托項目公司來運營:從開始的調試,一直到運行,都是由田寧他們去完成的。
除了政府方面的良好合作關系,股東們對項目也十分支持。
2012-2013年的時候,建工金源的股權就轉給了建工環境。幾經變化,項目公司從中外合作企業,最后變成了內資企業。但都沒有影響幾方的合作關系。而且股東對于項目一直非常關注、支持、信任,有變化、取舍或者妥協,但還是非常默契和信任,保證了項目一直能夠比較好運行,也有很好的業績。
田寧很早就意識到,作為項目公司的金源經開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是會是隨著特許經營期的結束而結束。他們也曾做過努力,希望這個公司能夠繼續延續下去,成為一個品牌。但它本質上還是項目公司,20年前就已經這樣確定,如果中間沒有發生過質的變化,這種特許經營項目,最后可能都會如此結束。
但還好,過去的歲月是美好的。
金源經開從建設階段到運營階段,都作為優秀單位獲得了很多榮譽,還跟北京市許多高校合作,成為這些學校的實踐基地。
早在2006年就開始做世界環境日開放日,從小學生到大學生,每年都有學習互動。還有對區域內的企業居民開放,帶動區里面逐步開放市政基礎設施。而且還入選了第一批的生態環境教育基地。
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排入涼水河,斷面的清澈程度肉眼可見。污水處理廠旁邊、涼水河畔已經改成了步道公園,有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有很多植被和景觀,變得很美。
污水處理廠的水資源對開發區來說尤其寶貴,目前主要是三種用途:一個是供再生水廠作為原水;二是涼水河河道生態補給;三是市政馬路清掃灑水等。再生水廠的高品質再生水則回用于開發區的工業企業。
現在,新的運營單位已順利進來,污水處理廠還是有生命力的,還在很好地運行,它將開始新的歷程。
即便是在污水處理行業,在同一個地方工作17年的人也不多見了,現在,田寧正在告別金源經開。
她講了一件事,作為漫長回憶的一個小小注腳。
污水處理廠難免會有味道,一開始還挺不適應,但時間長了她就習慣了。有一天她在池子上面吃午餐,來訪的客人問她:你不覺得有味嗎?她說:我沒覺得呀。繼續泰然自若地吃她的漢堡包。
BOT時代走向尾聲
一個項目走完合同約定的時間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中國20年來變化的東西太多了。
姑且不說幾個在最初就難以維系、甚至走上法庭的項目,成功運行數十年后由政府提前回購的BOT項目也是有的。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威立雅在珠海的項目。
2018年4月2日,珠海水控集團合資公司——廣東海源環??萍加邢薰九c法國威立雅水務及其合作伙伴簽訂了珠海香洲一、二期和北區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轉讓協議,完成了對珠海威立雅污水處理項目的全資收購。
珠海香洲一、二期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8萬立方米天,北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天。2002年,法國威立雅水務及其合作伙伴以TOT、BOT方式相繼取得珠海香洲一、二期和北區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
廣東海源公司由珠海水控集團與北京碧水源合作成立,2016年開始,珠海水控集團抓住法國威立雅水務戰略調整、擬退出國內生活污水處理運營的契機,以廣東海源公司為平臺,主動與威立雅接觸并提出收購意向,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近三年時間,最終與法國威立雅水務及其合作伙伴簽署了特許經營權轉讓協議,污水處理項目回歸珠海。
提前回購、終止合同,是因為合作雙方有一些特殊的情由,有個案的意味。而金源經開項目的正式移交,代表著BOT時代的大幕正緩緩落下。
從這種模式在污水處理行業初步運用,到之后的廣泛使用,有差不多十年時間。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國企的批量、規?;M入非常明顯。從2010年開始,國企民企開始并駕齊驅,但污水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式還是BOT,這種模式還從污水市場延伸到污泥處理處置。
國企民企污水處理能力對比圖(來源:E20環境平臺數據中心)
BOT十年輝煌成就也意味著,污水處理建設高潮的結束。轟轟烈烈的十年過去,城市里該建的污水處理廠都已建成,單體項目減少,但水環境整體治理效果依然需要提升。等到2014、2015年左右央企大規模進入后,BOT模式已不能滿足時代需求和央企胃口,PPP模式又開始當紅?!岸6.敭斠煌ㄕ?,中央政府出手整頓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高風險行為,民企七零八落……這期間以及現在,BOT模式還存在,但數量已經比較少。
像近期的“津沽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和積水片改造工程PPP項目”,運營部分還是采用BOT特許經營,但卻不再以單體項目出現,而是嵌套了更多內容(查看項目動態:46億元!45萬噸!祝賀葛洲壩集團中標津沽污水處理廠三期PPP項目)。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2019年的水業戰略論壇上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地方平臺公司拿走很多污水處理廠建設權,這種情況在2012年之后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2014年進入PPP時代后,市場化中新建污水處理廠比例被A方陣拿走的比例占據70%。A方陣主要為混合所有制公司,國有股權占主導。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
編輯: 王媛媛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