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6-28 14:43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安志霞 顧春雨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在《中國環境產業》說過:縱觀數十年的發展與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公認有極大的前景,卻從來沒有真正壯大。如供水、城鎮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細分領域,在產業大勢的沉浮之中,也都有著自己獨特邏輯和發展故事。E20環境平臺特別挑選部分領域,結合產業脈絡,講述領域發展以及代表企業的故事,透視產業規律。本期特別刊發環衛領域觀察,供大家參考。本文分為兩個部分,本篇為上半部分。
目錄
一、環衛前世
1.1 一把掃帚掃大街
1.2 北環改制拉開環衛市場化大幕
二、環衛今生
2.1 奧運會與環衛服務的機遇
2.2 企業云起,一個項目數家爭搶
2.3 買買買!企業開始聯姻模式
2.4 智慧化的創新
2.5 從小到大:一體化的趨勢
2.6大融合的未來:國禎、中環潔黃山案例
2.7 太原:垃圾分類背景下的環衛探索
當你隨手翻開環境產業這本情節波瀾壯闊的故事書,以水、垃圾、環衛為主章節,以衍生出的各類細分領域為插曲,并輔以時間軸為線索,發現環境產業各細分領域發展脈絡圖。污水、垃圾發展歷程可謂跌宕起伏,它們經過高速輝煌發展又漸次迎來花開二度的時節,雖然二度開在哪里尚未可知。而環衛則剛起步,僑銀、玉禾田和北控城市服務三家純環衛業務公司在2019年底2020年初的依次上市,是資本市場的一種態度,這就像發令槍響起,就猶如萬眾矚目下的一場環保接力賽,環衛是作為環境服務市場化的新賽道, 也開始演繹自己的傳奇。
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博士曾指出,“十年以前沒有人認為環衛可以做成產業,現在環衛變成了大家搶著做的行業。未來,100%增長的公司一定是站在了奇點上”。
十多年間,環衛從寂寂無聲到聲明鵲起,從低速到高速,從小且散到不斷聚集,從“小環衛”到“大環衛”,從與其它領域淺交集到不斷走向融合,從無典型模式到各類模式獨樹一格,從不被資本關注的角落起飛到被資本市場青睞有加,環衛正迎來無比寬闊的發展前景。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的演講中總結:“環衛業務發展的初期,在城市剛剛發展的時候其目標僅需要達到小時空的無害,也就是衛生保潔,只要把垃圾運到城外(看不到的地方堆棄/簡易填埋)即可,是我們所說的固廢行業的1.0時代。到了90年代以后,進入了環保的年代,焚燒興起,追求的是無害化、穩定化和減量化,這是更大時空上的安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廢行業的2.0時代。我們現在考慮的是什么呢?化石能源會枯竭、碳循環被打破了。所以我們在追求的是有多米諾效應的長時空下的安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廢行業的3.0時代所帶來的生態要求。提出了要源頭減量、減少使用、加強循環等,行業發展的目標進入生態級別(參考閱讀:薛濤年度報告(下):垃圾分類之辯—四大博弈 紅藍交織)。
本篇即在專家定論的基礎上聚焦從1.0版清潔衛生延續而下的環衛歷史脈絡,考慮到由于近年興起的垃圾分類與傳統清掃保潔收運的復雜關系,而非如垃圾末端處理隨清潔衛生附著而來,文章也將部分穿插垃圾分類。
本篇敘述也將沿著這條線的演化抽絲剝繭,聚焦環衛作業升級變化,以及環衛服務市場化來展現環衛市場的逆襲之路,著墨那些已經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精彩瞬間,嘗試從別人的故事中看自己。
環衛前世(2002年以前)
導語:從“一把掃帚”到“環衛機械化作業”,從“統管包辦、政事合一、政企不分”到“政事分開、管干分離”的市場化,環衛逐漸開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在這一階段,環衛市場化初見端倪,北京環衛(前身)、僑銀環保、勁旅環境等在此期間應運而生。
1.1. 一把掃帚掃大街
作為一名80后,對環衛最初的理解大概始于這樣的場景:
當你不認真讀書時,總會有家長或者其它長輩站出來數落一番:看見沒?再不好好學習,長大后就只能拿著一把掃帚掃大街。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時小學語文里的一則故事《溫暖》。
《溫暖》
天快亮了,敬愛的周總理走出人民大會堂.他為國家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總理剛要上車,看見遠處有一位清潔工人正在清掃街道。他走過去,緊緊握住工人的手,親切說:“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謝你。”清潔工人望著敬愛的周總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編輯: 趙凡
E20研究院 數據中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