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4-09-12 14:34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2.5)高干脫水項目與未來升級的接口
如前章所述,脫水到含水率50%的路線,包括板框脫水路線、電干化和利用工業余熱的干化方式。脫水后的污泥去向填埋場只能是一個階段性措施,因此,后段升級可能是在目前一些相對欠發達地區釘短板時必須兼顧考慮的問題。接口板框脫水受限于目前仍然不能解決不添加石灰、三氯化鐵(絮凝劑)或強堿等對污泥用于土地利用資源化有妨礙的物質,因此,如果板框后接工序是無錫國聯的自持焚燒,或者協同處置的水泥窯或電廠混燒,那么再減量化上可以實現得較為徹底,因此,這樣的技術路線,可以分步實施,先用板框脫水填埋處置,再進一步上焚燒或混燒措施,實現全處置的目標。作為正規負責的板框脫水的代表企業是山東景津、浙江興源和廣州新之地,以及類似路線的上海同臣,BOT成本大約在150元左右(少數不良廠家有100元的價格但有不安全的風險),可以作為分步實施的一個選擇。
國產電干化也是分步實施的另一個選擇,相對在國內推廣的并不多,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的技術。這種路線所面臨的問題是無法有效地降低電耗成本及對不同污泥適應性不足。根據筆者了解,進口電干化包括來自韓國的電滲透技術,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平板電干化技術,國產也有包括桑德在內的兩三個廠家實現了國產化。韓國電滲透雖然在韓國早已成為主流處理技術,電干化技術還普遍在加拿大、美國、日本某些地區得到成功運用甚至在日本、加拿大和美國均有成功運用。不過,受制于電耗在150度/每噸80%含水濕污泥(加拿大平板電干化產品標稱則達到了200度),導致僅電費開支就達到120元每噸濕污泥之多,BOT成本達到了200元,此外,國外雨污合流帶來的污泥含沙量高,以及不同地區的污泥的電導率不同的問題電滲透或電干化設備一直未能很好的適應,上述兩個原因導致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的電干化設備在國內的推廣都比較困難。電導率的差異輕則電干化設備無法脫水到60%,重則會發生電極板擊穿現象。因此,作為電干化產品的生命力,一方面是要能夠適應國內復雜的泥質,另一方面是如何有效降低電耗。作為上述電干化的后續處置路線,在韓國有微波干化和電加熱干化兩種路線,由于在前一階段的電干化中已完成最難解決的破水問題,后續工藝在國內的設計開發都將會比較容易。此外,電干化的污泥在實際使用上也有做覆蓋土、園林培植土和林業用土的成功案例,但仍需農林有關檢測機構的進一步驗證。
3) 周邊條件制約和引導污泥處理處置路線的選擇
本章導讀:由于周邊條件的限制或者可被利用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污泥處置路線的選擇,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必將出現百花齊放的格局。發達地區減量化要求高需要更有效的利用周邊條件降低成本,三個類型的高階項目中,資源化項目的破題在于結合周邊條件的后端產業鏈的一體化,余熱將不再是免費的午餐,而混燒會受制于電廠或水泥廠的協調。西部土地資源廣闊應妥善利用降低成本,污泥堆肥等其他資源化路線。
3.1)污泥處理處置的“核心二難”與協同處置
污泥處理之所以復雜,其實前端難在“低成本的脫水”以普遍性的覆蓋當前之短板,后端難在“最終的處置”。污泥不同于污水的處置,必須結合其周邊條件來安排污泥的最終出路。徹底的資源化路線通過相對復雜的產業鏈延伸,消納了后段的污泥資源化產品(氣、肥、渣、蛋白…),而徹底的減量化路線(脫水到50%、焚燒、碳化甚至硫化)之所以和徹底資源化路線并稱為高階項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于污泥的徹底減量化使它的剩余物后續處置相對將是非常簡單和不易受制約的,無論進行填埋、焚燒還是建材化,都在處置階段具有可以靈活和低成本的特性。
3.2)協同處置,特別的高階項目
但是,徹底減量化需要相對更高的投資和運營成本,而當某城市有水泥廠、電廠等情況下,開發混燒技術,或者利用余熱作干化,可以通過這些配套條件降低成本,這是中國近幾年不斷嘗試的路線。經過近些年的嘗試,業內普遍總結出的結論是濕污泥直接混燒會帶來板結、煙氣超標等大量的問題,不可操作,使前文所述的如何實現“低成本的脫水”---即濕污泥破水工藝依然重要。這方面的代表企業浙江天通,實際上走的是典型的協同處置的路線,利用電廠余熱干化,再最終摻燒,飛灰資源化利用,利用協同效應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達到了高階項目的全處置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節能的日益推進也使余熱不再是一個無償的熱源來源,該項成本需要從長考量。此外,協同處置的制約因素是需要有第三方(電廠或水泥廠)配合,存在協調難度,在部分達到條件的地方有一定競爭力。當然,這種選擇也存在上述水泥或發電產業本身結構調整的風險。不過,近期國家發改委下達的鼓勵水泥和電廠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文件,為這個方向帶來利好因素。
歸結而言,同樣具有高階項目的潛力,協同處置路線普遍推廣所面臨的難點類似資源化項目,同樣需要跨行業的產業整合能力,而不是在單點上就可以完成項目。
3.3)高階項目的總結:三個類型
總而言之,達到全處置的高階項目,在國內想獲得商機必須克服高成本的難題,而在多年摸索后我們看到具備競爭力的高階項目可以總結為三個類型:
1、 通過國產化和更高效熱平衡計算降低成本要求的全減量型高階項目----代表企業:無錫國聯的自持焚燒、中節能博實的中溫碳化;
2、 通過協同處置降低成本要求的高階項目---代表企業:浙江天通的盤式熱干化;
3、 通過資源化后端降低成本要求和實現全消納的高階項目---代表企業:天津裕川的提蛋白、北京嘉博文的制肥、中科博聯的堆肥。
3.4)利用周邊條件的其他選擇
受制于前述的成本和管理因素,那么,結合最終處置的條件,針對投資承受力的薄弱和我國各地條件差異大的背景,必然出現各種污泥處理路線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區呈現出多樣化的局面。在各種處置條件中,進入填埋場,即使達到環保部要求的含水率50%,恐怕也是最無奈和短期的處置出路,因為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連垃圾都沒地方埋而要選擇被迫高價焚燒了。
編輯: 蔡囊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