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3-01 13:35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湯明旺
致敬中國水業改革20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大環境下,水業市場也迸發出了蓬勃生機。
1998年,我國第一個水業領域BOT項目獲批、《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印發,標志著我國水業市場化改革拉開大幕,以此為節點,今年,也可稱之為水業改革的二十周年。水業改革打破了原來的利益格局,才有了行業的長足發展,因此,新時代來臨之際,回顧發展歷程對未來的穩健前行至關重要。在這個標志性的時間節點上,作為我國水業市場改革較早的觀察者和記錄者、水業市場化改革的“鼓手”,中國水網特別策劃以“中國水業改革二十年”為主題的系列選題,和水業同仁一起回顧這二十年來的風云故事、尋蹤改革初心,攜手走向更好未來。
去年8月,起于1997年的成都自來水六廠B廠BOT項目合作期滿,正式移交成都市興蓉集團,標志著我國第一個城市供水BOT試點項目成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本文將以這一項目和另一個同樣在我國水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頗具代表性的澳門自來水專營項目為首個“特寫”鏡頭,切入我國水業改革的時間長河。接下來,中國水網將陸續發布該主題系列文章,歡迎關注。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今天,回顧發展歷程對未來繼續前行至關重要。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的時期,也是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市場化逐步提高的時期。
2018年也是水業改革的二十周年(以1998年國內批準第一個水業領域BOT項目以及印發《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為標志)。水業改革打破了原來的利益格局,才有了行業的長足發展。在新的發展時點上,回歸改革的初心是為未來更好地出發。
始于1985年的澳門自來水專營項目,起于1997年的成都第六水廠B廠BOT項目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隨著《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等系列政策文件出臺,我國PPP進入規范發展的新時期。不少PPP項目陸續進入執行階段,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亟待從典型項目,特別是已完整走過合作期的項目中借鑒經驗、吸取教訓。往大了說,是更加堅定地回歸“為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
為此,我們將已合作期滿的成都自來水六廠B廠和澳門自來水專營項目進行對比分析,以供各方參考。
2017年8月,我國第一個城市供水BOT試點項目——成都自來水六廠B廠BOT項目合作期滿,項目公司成都通用-丸紅供水公司將該項目正式移交給成都市興蓉集團。成都市政府1997年推出成都第六水廠B廠項目,一則引入資金,解決基建的資金短缺問題,二則借此引入國際技術和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和質量。但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國內銀行貸款及日元貸款融資失敗,因此,成都市政府向國家提出申請并獲得原國家計委審批予以推進。1998年7月,政府與中標的法國威立雅水務和丸紅株式會社聯合體草簽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和相關附件,特許期為特許經營協議正式生效日起18年,其中,建設期2.5年、運營期15.5年。
而早在2009年,作為亞洲城市供水領域實施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伙伴關系(PPP)先驅、合作始于1985年的澳門自來水專營經營項目期滿,項目公司成功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批準的為期20年的《延長澳門特別行政區供水公共服務批給公證合同》,有效期至2030年7月。澳門政府于1985年對自來水公司進行改組,由法國蘇伊士集團和香港新創建集團共同組成的中法投資控股(香港)增資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占股85%),并對董事局進行了重組。澳門政府和新組建的自來水公司簽署了為期25年的專營合約。起因是1985年以前,澳門自來水公司的經營及其提供的供水服務不盡如人意,政府決心改變、提升供水服務質量。
兩個項目均合作期滿,前者移交給政府方、后者政企雙方續約。在中國當前PPP規范發展時代,對比分析兩個項目,對此輪PPP順利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堅持契約精神,成為行業示范
對于成都第六水廠B廠和澳門自來水項目,整體而言,“做完就是一種成功”。兩個項目中,政府和社會資本均做到了守信履約,且運營期績效達標穩定,對國內BOT/PPP均有示范效應。
(一)各方均履約合作至期滿
無論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特許經營和BOT,還是自2014年以來新一輪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契約精神的重要不言而喻。
成都六廠B廠和澳門自來水兩個項目中,政府和企業均重諾守約,保持持續合作至合作期滿。兩個項目各方在長期的合作中形成了清晰、穩定的契約關系,雙方嚴格遵守并落實了協議約定內容,而契約精神正是PPP有效落地的關鍵。按照雙方簽署的合同/協議,完完整整履行至期滿,這是兩個項目首先值得肯定的一點。
就成都六廠B廠而言,業界普遍認為,雖然項目存在水量需求預測過高、固定收益爭議、沒有完全體現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等問題,但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政府堅持契約值得點贊,這是PPP項目伙伴關系的基石。
(二)運營績效達標穩定
成都第六水廠B廠項目中,投運后設施每天保持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凈水基本質量檢驗合格率達100%、凈水標準質量檢驗合格率超過99.9%,從未發生設備故障引起的供水中斷,為當地企業和居民持續提供穩定高效的供水服務。在運營期到期時,該項目水廠設備設施處于良好狀態,已移交的27km輸水管線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
澳門自來水專營合約實施后,供水效率和供水質量成效顯著,水質達到歐盟標準,水損率在2009年降到12.8%、且2014年更降至10%左右。且項目公司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政府和私營部門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政府和公眾滿意度高。
(三)均具有影響廣泛的示范性
成都第六水廠B廠是國家首批市政公用事業BOT試點項目,使市政公用事業在市場化改革中邁出了重要一步,打破了水基礎設施完全由政府運用財政資金直接投資建設的傳統做法,可以說是我國水業改革的一個標志性項目;該項目率先學習國外經驗、引入競爭機制,也開創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外商直接投資開放并允許外商獨資的先河。對于地方政府而言,BOT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成都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負責機構,指派專人負責該項目的執行;同時聘請專業咨詢公司和法律顧問,負責相關文件的制定及招標流程,嚴格按照國際慣例運作。這種嚴謹、專業和規范的操作對于今天PPP的行穩致遠依然是值得學習的標桿。
編輯: 趙凡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基礎設施投融資咨詢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