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濤第二季】第十一期!傅濤:智慧賦能,讓環境設備產品有人格
從講述環保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到認知環境產業的本質,從聽濤第一季到聽濤第二季,面對新時代,讓我們一起跟隨產業的發展,探尋產業的邏輯,尋找產業的方向。
智能化在環境領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如何通過智能化改造讓我們的環境設備、環境產品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感知?用智能化幫助技術實現產品化,是E20在探索的為行業中的技術企業進行賦能的路徑。跟隨聽濤第二季第11期,解讀如何通過智慧賦能,讓環境設備產品有人格。
現在行業里有個熱門的詞叫元宇宙,元宇宙這個詞前身可能是我們在行業里談的數字孿生,再往前可能是BIM設計,再往前是仿真技術。我們不斷的在用虛擬的東西來COPY我們現實中的物品。一個物品被復制以后,像人出現克隆人,人和克隆人的區別到底是什么?我在想可能是社會關系。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即使我們把一個人克隆的再像,把一件事物在虛擬現實中呈現的再具有細部,但他的社會關系是很難被COPY的,除非整個宇宙像元宇宙一樣全是社會關系,全部在虛擬之中。
同樣的道理,我們看一只狗,在外面流浪那是流浪狗,被人收養就是寵物狗,那么寵物狗和流浪狗的區別是什么呢?寵物狗有它的社會關系,它有主人,有人恨它有人愛它,它有自己的人的社會關系,流浪狗只有自己狗的社會關系。
我們的設備也是一樣,如果環保設備只是一種物理的存在,它只是一個內在的特點,但實際是環保設備一旦用在污水處理廠,一旦用在我們的環境設施垃圾處理廠,它就會成為這個社會關系的有效組成部分。但是環保設備的制造商們是從單一原理來制造我們的設備的。所以我也在想未來的環保設備、環保技術的產品化。這個產品化很大的特征可能需要建立基于我們環保設備應用場景的一個社會關系。這個關系可能是功能性的交易關系,無論是做什么功能的專用設備、專用產品,都會對自己的系統產生影響。
我們能不能把設備的專用性給它記錄下來?它有獨立的IP地址,IP地址在出廠中可以設定,但這種設定不如我們記錄過去的數字,不可更改的記錄過程產生的唯一標記。我的意思是有一臺數字傳感器能夠把我們這臺裝備、這個產品過去所有的行為,包括它的效果、它的運營規律進行記錄,用這個記錄來返給設備一個完全獨立的IP地址。一個獨立的設備,讓我們的內在功能跟外部的社會關系形成一個內外兼容的內外互補的產品定位。
我們今天談的是產品化,是用智慧賦能來為我們的技術、我們的裝備、我們的成套設備提供一個產品化的人格屬性。談到智能化如何去賦能我們的技術產品化,其實智能化的發展分成了不同的級別,最早的設備可能是機械設備,進入自動化以后,我們的環境設施開始有了自動化的設備,自動化就是電氣化的一種設備,更高的升級變成了信息化。我們把設備信息通過SCADA系統采集到中控室,形成中控的駕駛艙,形成大屏,我們對它進行數字的信息的管控。再往前走,更高級別的,我們對它的運營結果、運營的過去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預測性的規律,幫助我們對未來的運營效果進行預判,這就進入了智能化的范疇。更高級別的智能化,我們的設備可以通過自己感知到自我之后,感知到自我環境性的社會定義之后,它能夠自我學習。就是現在比較前沿的跟蹤學習、積極學習、深度學習,能讓它自己選擇更優的一個方案。但不管怎么樣,我們讓設備感知到自我,自己會說話會表達,會在每一個機器里產生自我身份的感知,這是我們走向技術產品化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智能控制器就像大腦一樣,它會讀取我們設備的指令,通過數據發送到云平臺,云平臺會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管理。就像體檢一樣,我們測了心電圖,心電圖會傳到醫生那里,醫生能知道你的心臟的健康狀況。我們通過智能控制器能夠采集設備的數據,設備數據在云端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我們的設備該保養了還是該維修了,該更換了還是該進入省電模式了。這種過程實際上是從技術裝備走向產品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升級模式。我們通過智能化的改造,能讓每個環保設備通過自己的傳感器變成不僅是有外形,而且有腦子有眼睛有耳朵有心,它能夠跟整個設施的運營場景發生社會關系,最終跟我們的人類社會,跟自然環境發生社會關系,成為社會中的一員。
今天我講的是用智能化來幫助技術實現產品化。為了做好這個工作,E20也在探索為我們的行業中的技術企業進行賦能的路徑。大家知道E20雖然有2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做政策的研究,做市場研究,做產業研究的,相對來說比較軟。雖然我們做網站也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個網站是從信息層面的網站,沒有真正把設備、把技術、裝備作為我們信息的主要來源。去年開始,我們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跟百度、航天云網等專門的智能化的一些合作伙伴合作開發了兩山智聯的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兩山智聯控制器、兩山智聯云、兩山科匯館,想把從硬件的接入到云端的數據分析再到現場的場景服務,形成一個立體的結構,為我們的技術產品化真正實現技術的賦能。
01欄目: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聽濤》第二季
從解讀宏觀政策到認識環境產業的本質,以視頻分享的形式,梳理產業脈絡,探尋產業的邏輯,尋找產業的方向,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02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03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2月3日起首播,每期平均時長10分鐘左右;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多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多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往期《聽濤》第二季文章相關鏈接:
【聽濤第二季】首期開播!傅濤講“從本質出發,重新認識環境產業”
【聽濤第二季】第六期!傅濤:環保企業如何走出成本中心?產業的雙百跨越
【聽濤第二季】第七期!傅濤:環境產業從成本中心走向價值中心的升級路徑
相關視頻
-
【聽濤第二季】第九期!傅濤:技術企業如何從工程服務邁入產品服務2023-02-23 播放:8070
-
傅濤:固廢產業的高質量之路如何走?2023-02-24 播放:27615
-
【易周刊】第五十六期:MBR-令人憧憬的好工藝2023-02-24 播放:10876
-
【聽濤第二季】第十期!傅濤談技術如何上升為產品?2023-02-27 播放:7860
-
【聽濤第二季】第十一期!傅濤:智慧賦能,讓環境設備產品有人格2023-02-28 播放:7847
-
【聽濤第二季】第十二期!傅濤:環境領域的服務產品化2023-03-02 播放:8496
從講述環保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到認知環境產業的本質,從聽濤第一季到聽濤第二季,面對新時代,讓我們一起跟隨產業的發展,探尋產業的邏輯,尋找產業的方向。
智能化在環境領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如何通過智能化改造讓我們的環境設備、環境產品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感知?用智能化幫助技術實現產品化,是E20在探索的為行業中的技術企業進行賦能的路徑。跟隨聽濤第二季第11期,解讀如何通過智慧賦能,讓環境設備產品有人格。
現在行業里有個熱門的詞叫元宇宙,元宇宙這個詞前身可能是我們在行業里談的數字孿生,再往前可能是BIM設計,再往前是仿真技術。我們不斷的在用虛擬的東西來COPY我們現實中的物品。一個物品被復制以后,像人出現克隆人,人和克隆人的區別到底是什么?我在想可能是社會關系。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即使我們把一個人克隆的再像,把一件事物在虛擬現實中呈現的再具有細部,但他的社會關系是很難被COPY的,除非整個宇宙像元宇宙一樣全是社會關系,全部在虛擬之中。
同樣的道理,我們看一只狗,在外面流浪那是流浪狗,被人收養就是寵物狗,那么寵物狗和流浪狗的區別是什么呢?寵物狗有它的社會關系,它有主人,有人恨它有人愛它,它有自己的人的社會關系,流浪狗只有自己狗的社會關系。
我們的設備也是一樣,如果環保設備只是一種物理的存在,它只是一個內在的特點,但實際是環保設備一旦用在污水處理廠,一旦用在我們的環境設施垃圾處理廠,它就會成為這個社會關系的有效組成部分。但是環保設備的制造商們是從單一原理來制造我們的設備的。所以我也在想未來的環保設備、環保技術的產品化。這個產品化很大的特征可能需要建立基于我們環保設備應用場景的一個社會關系。這個關系可能是功能性的交易關系,無論是做什么功能的專用設備、專用產品,都會對自己的系統產生影響。
我們能不能把設備的專用性給它記錄下來?它有獨立的IP地址,IP地址在出廠中可以設定,但這種設定不如我們記錄過去的數字,不可更改的記錄過程產生的唯一標記。我的意思是有一臺數字傳感器能夠把我們這臺裝備、這個產品過去所有的行為,包括它的效果、它的運營規律進行記錄,用這個記錄來返給設備一個完全獨立的IP地址。一個獨立的設備,讓我們的內在功能跟外部的社會關系形成一個內外兼容的內外互補的產品定位。
我們今天談的是產品化,是用智慧賦能來為我們的技術、我們的裝備、我們的成套設備提供一個產品化的人格屬性。談到智能化如何去賦能我們的技術產品化,其實智能化的發展分成了不同的級別,最早的設備可能是機械設備,進入自動化以后,我們的環境設施開始有了自動化的設備,自動化就是電氣化的一種設備,更高的升級變成了信息化。我們把設備信息通過SCADA系統采集到中控室,形成中控的駕駛艙,形成大屏,我們對它進行數字的信息的管控。再往前走,更高級別的,我們對它的運營結果、運營的過去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預測性的規律,幫助我們對未來的運營效果進行預判,這就進入了智能化的范疇。更高級別的智能化,我們的設備可以通過自己感知到自我之后,感知到自我環境性的社會定義之后,它能夠自我學習。就是現在比較前沿的跟蹤學習、積極學習、深度學習,能讓它自己選擇更優的一個方案。但不管怎么樣,我們讓設備感知到自我,自己會說話會表達,會在每一個機器里產生自我身份的感知,這是我們走向技術產品化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智能控制器就像大腦一樣,它會讀取我們設備的指令,通過數據發送到云平臺,云平臺會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管理。就像體檢一樣,我們測了心電圖,心電圖會傳到醫生那里,醫生能知道你的心臟的健康狀況。我們通過智能控制器能夠采集設備的數據,設備數據在云端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我們的設備該保養了還是該維修了,該更換了還是該進入省電模式了。這種過程實際上是從技術裝備走向產品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升級模式。我們通過智能化的改造,能讓每個環保設備通過自己的傳感器變成不僅是有外形,而且有腦子有眼睛有耳朵有心,它能夠跟整個設施的運營場景發生社會關系,最終跟我們的人類社會,跟自然環境發生社會關系,成為社會中的一員。
今天我講的是用智能化來幫助技術實現產品化。為了做好這個工作,E20也在探索為我們的行業中的技術企業進行賦能的路徑。大家知道E20雖然有2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做政策的研究,做市場研究,做產業研究的,相對來說比較軟。雖然我們做網站也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個網站是從信息層面的網站,沒有真正把設備、把技術、裝備作為我們信息的主要來源。去年開始,我們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跟百度、航天云網等專門的智能化的一些合作伙伴合作開發了兩山智聯的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兩山智聯控制器、兩山智聯云、兩山科匯館,想把從硬件的接入到云端的數據分析再到現場的場景服務,形成一個立體的結構,為我們的技術產品化真正實現技術的賦能。
01欄目: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聽濤》第二季
從解讀宏觀政策到認識環境產業的本質,以視頻分享的形式,梳理產業脈絡,探尋產業的邏輯,尋找產業的方向,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02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03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2月3日起首播,每期平均時長10分鐘左右;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多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多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往期《聽濤》第二季文章相關鏈接:
【聽濤第二季】首期開播!傅濤講“從本質出發,重新認識環境產業”
【聽濤第二季】第六期!傅濤:環保企業如何走出成本中心?產業的雙百跨越
【聽濤第二季】第七期!傅濤:環境產業從成本中心走向價值中心的升級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