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濤第一季】第十期:金科環境5月8日“云敲鐘”,你了解他們的“排骨理論”嗎?
各位聽濤的觀眾,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濤。
大家知道,我們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兩山經濟》,《兩山經濟》里頭,提到了一個示范企業,叫金科。金科自己提了一個理論,很有比喻性,叫排骨理論。什么是排骨理論?那么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金科以及它的創始人張慧春。
張慧春做過將近十年的德和威(DHV)在中國的首代,有國際視角,恰恰因為這種經歷,讓他在創建自己的公司金科水務的時候,注定是不同凡響的。
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承載遠大夢想
用金科的話說,他們本身不生產膜,他們是最會用膜的公司。這個話是我們做戰略咨詢,幫他們定位的。金科定位是最會用膜的公司。體現在什么地方?他們做了一個國際專利,剛開始是國內專利,后來申請了國際專利,也得到了國際水行業組織的高度評價。它把不同公司生產的不同型號、不同類型的膜組件能夠在它這個轉化器上形成互通,它自己不生產膜,它想把膜的標準壁壘、市場壁壘貫通。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我當時去完以后,覺得這是個非常有遠大夢想的公司,而且這個技術路線非常有價值,而且應用也逐漸在拉開。
北控、E20聯合做了一些投資,我們投了很少一點,作為背書性的投資,進入到了金科,因此我們見證了金科這幾年的快速成長。
金科的上市一個取決于它的技術。我看中的一個就是它的GTMOST膜的系統,另外就是它的BIM系統。
金科講過一個故事,它說它的BIM系統,很多人說BIM是什么,就是三維設計。在金科看來,BIM不僅是三維設計,還是三維建設,三維運營管理,三維的后續的服務,全部都是三維系統展現的,顯示出非常高的水準。它的技術哪兒來的呢?最早他們中標了中東一個很著名的水處理項目,甲方要求他們用BIM設計、進行管理,其實他們并不會,甲方逼著他們做的一個嘗試,投入了很大的資金,重新做這個BIM系統。但是后來甲方因為他們做得不錯,感覺很好,又補償了他們一部分資金。
這個系統經過磨煉以后,讓金科具備了一個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來發展這種水處理技術的能力。我們E20也說,一個好的客戶,一個挑剔的專業化的客戶實際上是我們開發產品的老師,如果你只是對付客戶,沒有讓他滿意,基本上你就廢了。如果你上個臺階,就能達到更高的高度。金科也是被中東一個特定的、苛刻的客戶,逼出了自己的BIM系統,再加上他們自己具有的德和威的國際化的管理體系,讓他們在快速放大,快速裂變過程中沒有變形。
商業模式創新:排骨理論與PIPP模式
我覺得第一個是它的技術,第二是它的管理,更重要的一個是發展了自己的商業模式。
金科的案例寫入了我們兩山經濟的書籍,用張慧春的總結,他說他有一個排骨理論。他認為,我們現在的市場,每個企業都是在吃一根排骨,這根排骨吃的人多了,肉就越來越少。他發現這個排骨中間,兩個排骨之間的肉是最多的。所以,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跨界。把兩根排骨放到一起來看的時候,吃中間的肉。
舉個例子,他們把市政污水處理,他們最早做工業,也做市政,本來是兩個獨立的事業版塊,也做供水,把它們連起來以后,就發揮了價值——用市政污水的深度處理,做到一定程度后聯通工業。尤其是北方,水資源緊張,地下水的成本非常高,以市政污水做原料,做了深度處理后,給工業做供水,造成了“一魚兩吃”,造成了兩次收益。
到現在為止,金科的供水收益,就是用市政污水做原料來做供水服務的收益已經超過了20-30%,可能未來比例會更高。某種意義上,它成為一個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典范公司,我們稱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過渡,形成了價值奇點。
這個創新,我們認為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僅這一點,還有他提出的PIPP的模式。跟這個是對應的。就是對一個好的項目,未必會向前端收費,他提出了不同地方的水廠,其實可以在前端的污水處理費上可以不收錢,用末端來養活前端。這在我們很多項目上做不到,金科在很多項目上做到了。這個模式構成了金科的創新的活力。
我想金科作為一個工程性公司能夠突破科創板,對硬核科技要求很嚴的一個版塊,它不是規模的問題,是它的性質的突破,我覺得是非常難得的一種創新。我們這個行業已經有萬德斯成功掛牌,其實金科是第二個過會的水務環保版塊概念的一個公司,它的成功掛牌成功上市,會對我們環保水務領域在科創板這個版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兩山未來:金科的生命力所在
引申一點講,實際上,我們的水處理的精細化工作、拆分性工作,金科有很好的條件。
這種案例,我在包頭有次調研,發現一個北方稀土公司,這個項目不是金科的項目,但是類似。
北方稀土公司有六七個車間,稀土公司本身就是化工廠,稀土的生產因為六七個車間產生了污水,這個污水是化工廠的污水。早期的時候,這六七個化工廠的污水混為一體,形成非常復雜的工業廢水,污水處理的常規方法根本不能滿足需求。在2014、2015年左右,被環保部督辦,就是要求他們限期整改,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后來的解決方案,如果真要把這樣的廢水處理達標,那是個非常非常貴的價格,除了膜和蒸發沒有別的方法可做了。
但是這個技術做了認真的優化,后來發現,這六七個廠,單獨的廢水并不那么難處理。因為每一個化工廠車間出來的水,它的污染成分都是相對單一的,而資源化利用程度很容易實現。當我們把六七個廠分別處理的時候,建六七個不同的污水處理廠的時候,發現一半污水處理廠可以不花錢就能處理,因為很容易實現資源化。只有少部分廠是需要真正花錢的,當然這些公司很大一部分是我們的會員分別在做他們幾個項目,我因為會員邀請去參觀,我印象非常深。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金科它為什么能做到市政污水工業的應用,為什么能做到工業廢水精細化的處理,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他們往工業的前端進行了延伸,造成了他們成本控制的能力要比別的公司混合處理要強。
一般認為我們環保就是最后一個環節,其實現在的環保已經不是在最后一個環節上使傻力氣,成本和收益會非常不成正比,就是你投入大量成本但是拿不到收益,而我們政府的支付能力和工業企業的支付能力,都在萎縮。
我覺得未來工業企業的環保要往過程上做,金科之所以有生命力,它是率先往工業的過程上進行了延伸。延伸當然還沒有延伸到位,我想未來的空間會很大。這種工業的延伸和市政的延伸聯系起來,我想未來就不是兩根排骨中間的肉了,是一扇排骨,中間的肉更多,甚至是整豬的肉,所以我們提出了整豬理論。一個整豬的肉,如果你把它工業化,使勁地進行點上的拆分,我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也沒有。真正你把它連起來的時候,形成一扇排骨,兩根排骨以至更多的體系的時候,會發現更多價值所在。
我也希望金科的這種嘗試和創新能對我們的行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能有所啟發。我也預祝金科在掛牌之后,上市之后能有更好的發展。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相關視頻
-
【易周刊】第七期 聚焦垃圾分類 環境產業未來競爭格局2020-08-19 播放:5926
-
【聽濤第一季】第七期:屬地型水務龍頭 轉型之路“惑”在哪兒?2020-08-19 播放:10238
-
【聽濤第一季】第八期:那個屬于金州的時代(上)2020-08-19 播放:10756
-
【聽濤第一季】第九期:那個屬于金州的時代(下)2020-08-19 播放:12165
-
【聽濤第一季】第十期:金科環境5月8日“云敲鐘”,你了解他們的“排骨理論”嗎?2020-08-24 播放:9287
-
運營創造美好環境,垃圾分類之“聯運”模式2020-08-24 播放:10988
各位聽濤的觀眾,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濤。
大家知道,我們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兩山經濟》,《兩山經濟》里頭,提到了一個示范企業,叫金科。金科自己提了一個理論,很有比喻性,叫排骨理論。什么是排骨理論?那么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金科以及它的創始人張慧春。
張慧春做過將近十年的德和威(DHV)在中國的首代,有國際視角,恰恰因為這種經歷,讓他在創建自己的公司金科水務的時候,注定是不同凡響的。
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承載遠大夢想
用金科的話說,他們本身不生產膜,他們是最會用膜的公司。這個話是我們做戰略咨詢,幫他們定位的。金科定位是最會用膜的公司。體現在什么地方?他們做了一個國際專利,剛開始是國內專利,后來申請了國際專利,也得到了國際水行業組織的高度評價。它把不同公司生產的不同型號、不同類型的膜組件能夠在它這個轉化器上形成互通,它自己不生產膜,它想把膜的標準壁壘、市場壁壘貫通。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我當時去完以后,覺得這是個非常有遠大夢想的公司,而且這個技術路線非常有價值,而且應用也逐漸在拉開。
北控、E20聯合做了一些投資,我們投了很少一點,作為背書性的投資,進入到了金科,因此我們見證了金科這幾年的快速成長。
金科的上市一個取決于它的技術。我看中的一個就是它的GTMOST膜的系統,另外就是它的BIM系統。
金科講過一個故事,它說它的BIM系統,很多人說BIM是什么,就是三維設計。在金科看來,BIM不僅是三維設計,還是三維建設,三維運營管理,三維的后續的服務,全部都是三維系統展現的,顯示出非常高的水準。它的技術哪兒來的呢?最早他們中標了中東一個很著名的水處理項目,甲方要求他們用BIM設計、進行管理,其實他們并不會,甲方逼著他們做的一個嘗試,投入了很大的資金,重新做這個BIM系統。但是后來甲方因為他們做得不錯,感覺很好,又補償了他們一部分資金。
這個系統經過磨煉以后,讓金科具備了一個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來發展這種水處理技術的能力。我們E20也說,一個好的客戶,一個挑剔的專業化的客戶實際上是我們開發產品的老師,如果你只是對付客戶,沒有讓他滿意,基本上你就廢了。如果你上個臺階,就能達到更高的高度。金科也是被中東一個特定的、苛刻的客戶,逼出了自己的BIM系統,再加上他們自己具有的德和威的國際化的管理體系,讓他們在快速放大,快速裂變過程中沒有變形。
商業模式創新:排骨理論與PIPP模式
我覺得第一個是它的技術,第二是它的管理,更重要的一個是發展了自己的商業模式。
金科的案例寫入了我們兩山經濟的書籍,用張慧春的總結,他說他有一個排骨理論。他認為,我們現在的市場,每個企業都是在吃一根排骨,這根排骨吃的人多了,肉就越來越少。他發現這個排骨中間,兩個排骨之間的肉是最多的。所以,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跨界。把兩根排骨放到一起來看的時候,吃中間的肉。
舉個例子,他們把市政污水處理,他們最早做工業,也做市政,本來是兩個獨立的事業版塊,也做供水,把它們連起來以后,就發揮了價值——用市政污水的深度處理,做到一定程度后聯通工業。尤其是北方,水資源緊張,地下水的成本非常高,以市政污水做原料,做了深度處理后,給工業做供水,造成了“一魚兩吃”,造成了兩次收益。
到現在為止,金科的供水收益,就是用市政污水做原料來做供水服務的收益已經超過了20-30%,可能未來比例會更高。某種意義上,它成為一個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典范公司,我們稱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過渡,形成了價值奇點。
這個創新,我們認為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僅這一點,還有他提出的PIPP的模式。跟這個是對應的。就是對一個好的項目,未必會向前端收費,他提出了不同地方的水廠,其實可以在前端的污水處理費上可以不收錢,用末端來養活前端。這在我們很多項目上做不到,金科在很多項目上做到了。這個模式構成了金科的創新的活力。
我想金科作為一個工程性公司能夠突破科創板,對硬核科技要求很嚴的一個版塊,它不是規模的問題,是它的性質的突破,我覺得是非常難得的一種創新。我們這個行業已經有萬德斯成功掛牌,其實金科是第二個過會的水務環保版塊概念的一個公司,它的成功掛牌成功上市,會對我們環保水務領域在科創板這個版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兩山未來:金科的生命力所在
引申一點講,實際上,我們的水處理的精細化工作、拆分性工作,金科有很好的條件。
這種案例,我在包頭有次調研,發現一個北方稀土公司,這個項目不是金科的項目,但是類似。
北方稀土公司有六七個車間,稀土公司本身就是化工廠,稀土的生產因為六七個車間產生了污水,這個污水是化工廠的污水。早期的時候,這六七個化工廠的污水混為一體,形成非常復雜的工業廢水,污水處理的常規方法根本不能滿足需求。在2014、2015年左右,被環保部督辦,就是要求他們限期整改,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后來的解決方案,如果真要把這樣的廢水處理達標,那是個非常非常貴的價格,除了膜和蒸發沒有別的方法可做了。
但是這個技術做了認真的優化,后來發現,這六七個廠,單獨的廢水并不那么難處理。因為每一個化工廠車間出來的水,它的污染成分都是相對單一的,而資源化利用程度很容易實現。當我們把六七個廠分別處理的時候,建六七個不同的污水處理廠的時候,發現一半污水處理廠可以不花錢就能處理,因為很容易實現資源化。只有少部分廠是需要真正花錢的,當然這些公司很大一部分是我們的會員分別在做他們幾個項目,我因為會員邀請去參觀,我印象非常深。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金科它為什么能做到市政污水工業的應用,為什么能做到工業廢水精細化的處理,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他們往工業的前端進行了延伸,造成了他們成本控制的能力要比別的公司混合處理要強。
一般認為我們環保就是最后一個環節,其實現在的環保已經不是在最后一個環節上使傻力氣,成本和收益會非常不成正比,就是你投入大量成本但是拿不到收益,而我們政府的支付能力和工業企業的支付能力,都在萎縮。
我覺得未來工業企業的環保要往過程上做,金科之所以有生命力,它是率先往工業的過程上進行了延伸。延伸當然還沒有延伸到位,我想未來的空間會很大。這種工業的延伸和市政的延伸聯系起來,我想未來就不是兩根排骨中間的肉了,是一扇排骨,中間的肉更多,甚至是整豬的肉,所以我們提出了整豬理論。一個整豬的肉,如果你把它工業化,使勁地進行點上的拆分,我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也沒有。真正你把它連起來的時候,形成一扇排骨,兩根排骨以至更多的體系的時候,會發現更多價值所在。
我也希望金科的這種嘗試和創新能對我們的行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能有所啟發。我也預祝金科在掛牌之后,上市之后能有更好的發展。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