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冬梅 西北電力設計院,陜西 西安 710032 摘要:根據火電廠各項化學廢水的特點和目前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的現狀,通過論證和技術經濟比較,詳談了對該系統的簡化設想,以供同行討論和借鑒。 關鍵詞: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系統簡化 中圖分類號:X7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2455(2000)05-0029-02 目前大中型容量的火電廠(干式除灰)中,大多設有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占地面積大,土建設施多,投運率很低,以致該系統的投資與所獲得的經濟和環保效益相比,令人失望。這種情況與該系統設計復雜、調試困難,運行管理不便有很大關系。所以,對該系統進行設計簡化是必要的。下面以一個2×600 MW的干式除灰機組進行流程簡化的比較。 1 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現狀 電廠的化學廢水有經常性廢水和非經常性廢水兩部分,2×600 MW機組的廢水排放量如表1所示。 表1 化學廢水排放量 廢水類別 | 廢水來源 | 排放量 (平均值) | 排放方式 | 經常性廢水 |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凝結水精處理系統反洗廢水 | 10t/h | 連續 | |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凝結水精處理系統再生廢水 | 14t/h | 連續 | | 循環水弱酸處理站廢水 | 約80t/h | 連續 | | 鍋爐無機酸洗廢水 | 5000t(臺.次) | 每臺爐一般3a洗一次 | | 鍋爐清洗廢水 | 7000t/(臺.次) | 每臺爐一般3a洗一次 | | 空氣預熱器沖洗水 | 1000t(臺.次) | 每臺爐每年洗4次 | | 鍋爐爐側、煙囪等沖洗水 | 300t/(臺.a) | | 由表1可知全廠廢水排放量約為經常性:(24+80)t/h(連續),非經常性:22000 t/a(平均)? 1.1 廢水處理主要流程 化學廢水→廢水貯存槽→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混合槽→凝聚澄清池→清凈水槽(水質監控)→煤灰用水系統。 澄清池底部排泥經濃縮池濃縮后送至泥渣脫水機脫水,泥餅用汽車運到干灰場貯存。清水返回廢水貯存池。 1.2 存在問題 1.2.1 容量方面 上述流程將鍋爐酸洗廢水、鍋爐排污水、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所排廢水、凝結水精處理系統廢水等全廠所有化學廢水,都集中至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站處理。這樣,集中處理系統的容量大、占地多、造價高。 1.2.2 處理設施方面 傳統的貯存槽主要是貯存廢水,兼有部分粗調功能。但廢水的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分別在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和混合槽中進行。這些槽上設有各種攪拌、加酸、加堿設施,且池內防腐、池上蓋房(或棚)。這樣,廢水處理系統流程復雜、處理設施繁多、投資大、運行管理不便。 1.3 主要設備及其技術數據 廢水貯存槽:V=1 000 m3 6座 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混合槽:V=600 m 31套 澄清池:Q=100m3/h 2座 濃縮池:Q=20m3/h 1座 脫水機:Q=10m3/h 2臺 清凈水槽:8 m×6m×3m 2座 廢水貯存池用排水泵: H=0.23MPa,Q=50m3/h 12臺 藥品儲存、計量系統設備:1套 2 簡化后的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系統 2.1 處理系統主要流程 化學廢水→廢水貯存槽A→廢水貯存槽(該槽兼有貯存、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五種功能)→凝聚澄清池→清凈水槽(水質監控)→煤灰用水系統。 澄清池底部排泥處理方法與傳統方式相同。 2.2 優點 2.2.1 容量方面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和凝結水處理系統的反沖洗水,主要是懸浮物不合乎排放標準,將其直接排入工業下水道,由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處理。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和凝結水處理系統的再生廢水,主要是pH值不合乎排放標準,此部分水就地調pH值排放。如將此部分水用泵送入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站,處理方法仍是調pH值。 鍋爐酸洗廢水、鍋爐排污水等化學廢水,因其量大、懸浮物高、pH值也不符合排放標準要求,就地處理困難大,故集中起來處理較方便。 循環水弱酸處理站廢水,含有硫酸鈣易沉物,雖然目前環保對排水的含鹽量沒有限制,但懸浮物超標不能排;另外,如只將此水就地調pH值,而不去除其中的硫酸鈣就排入自流下水道,長此以往,有污堵下水道的隱患。這部分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通過以上劃分,系統的容量可大大減小。設計流量由100 m3/h降至80 m3/h。 2.2.2 處理設施方面 取掉了傳統廢水處理流程中的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和混合槽五種設施,以及五種設施上的各種配套設備、管道和廠房(或棚)。雖然取消了五種設施,但這五種設施的處理功能并沒取消,而是在廢水貯槽B中進行,因為傳統的貯存槽本身具有粗調水質的功能,現將其轉換成細調功能即行。 2.2.3 廢水貯存槽方面 傳統工藝的廢水儲存槽有1000 m3的池子6座。每座都設有2臺耐腐蝕輸送泵、加藥管道、空氣攪拌管道、檢測裝置等。 系統簡化后貯存槽總容量從6000m3縮小為 m3,且分為A型和B型。廢水貯存槽A只有1座3000 m3的池子,廢水貯存槽B有2座1000m3的池子。 廢水貯存槽A,用來儲存廢水,并輸送廢水到廢水貯存槽B,沒有調整廢水水質的功能;這座池上只設有2臺輸送泵和空氣攪拌管道,沒有加藥管道和檢測裝置。 2座廢水貯存槽B,開始用來儲存廢水,儲滿后一池用來調整(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廢水,另一池輸送已調整好的廢水至澄清池,兩池倒換使用;這兩池上各設有輸送泵、加藥管道、空氣攪拌管道和檢測裝置。 2.3 主要設備及其技術數據 廢水貯存槽A:V=3 000 m3 1座 廢水貯存槽B:V=1 000 m3 2座 澄清池:Q=80 m3/h 2座 濃縮池:Q=15 m3/h 1座 脫水機:Q=10 m3/h 2臺 清凈水槽:6 m×6 m×3 m 2座 廢水貯存池用排水泵:H=0.23 MPa、Q=40 m3/h 6臺 藥品儲存、計量系統設備: 1套 3 兩種處理方案的主要經濟指標比較 詳見表2。 表2 兩種處理方案的主要經濟指標 項目 | 簡化前的處理系統 | 簡化后的處理系統 | 前、后兩方案差額 | 占地面積/m2 | 5200 | 3700 | 1500 | 土建設放和土地的造價/萬元 | 1014 | 870 | | 設備及其安裝費/萬元 | 1080 | 910 | | 系統總投資/萬元 | 2094 | 1780 | 314 | 藥品消耗費/(萬元.a-1 | | 兩方案相同 | | 系統耗電量/(kWh.a-1) | | 兩方案相同 | | 運行人員/名 | | 兩方案相同 | | 4 結束語 簡化后的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系統,在保證系統安全可靠,且不增加運行費用的基礎上,設施種類少,設施利用率高,布置易于集中。節省投資約314萬元,為簡化前的15.0%;節約占地面積約1500m2,為簡化前的28.8%。
參考文獻: [1]? DL/T 5046-95,火力發電廠廢水治理設計技術規程[S]. [2]? 姜兆雁,穆冬梅,袁萍帆?2000年示范電廠化水設計方案探討[R].西安:國家電力公司西北電力設計院,2000.
作者簡介: 穆冬梅(1960-),女,1985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電廠化學專業,現在西北電力設計院化學水處理專業工作,高級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