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以下簡稱《標準》)即將自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強制執行。屆時,我國所有城鎮水廠供水水質必須滿足《標準》所規定的106項指標。大限將近,供水水質能否按時全面達標?
據了解,2010年11月,廣州中心城區的自來水出廠水質已提前20個月,率先全面滿足106項指標要求,進入優質飲用水時代。
2011年以來,各地也在積極出謀劃策、力爭供水水質的全面達標。在大連,人大代表已向政府提出建議:加快實施水質檢測中心改擴建工程項目,建立符合新水質標準項目檢測要求的實驗室,完善實驗室器具設施、通風設施和安全設施,建立各類規范的水質檢測實驗室,進一步完善水質化驗室的環境設施建設;在山東,有關部門已下發通知,特別要求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濟南、青島兩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2011年6月底前達到《標準》規定的全部水質指標檢測能力,并開展轄區內飲用水水質摸底檢測,確定當地需要實施經常性監測的水質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控制指標;在泉州,自來水水質站增項項目已啟動;在鄭州,水司水質監測中心已被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評審組認定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
各地的積極響應能否實現供水水質的最終達標?在供水水質達標方面,我國當前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應如何解決?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秘書長邵益生曾在“2009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坦言,由于我國大部分水廠仍在采用傳統常規工藝,很難去除微量有機污染、新型致病微生物等物質。另外,政府規劃編制的相對滯后,使得相關資金未能及時到位。由此預測,供水水質按時全面達標或許很難實現。
時過兩載,由中國水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聯合主辦的“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第5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也即將于6月24日~25日在北京新大都飯店拉開序幕。
屆時,針對城市供水水質達標情況,中國城市規劃院城市水系統所所長、建設部城市水質監測中心副主任宋蘭合又將做出如何評價?敬請期待。
另外,作為助力供水水質達標的臭氧活性炭與超濾膜兩大深度處理工藝,其應用和發展情況如何?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秘書長劉文君與立昇企業代表也將結合各自的研究與實踐,在“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同與會代表進行分享與交流。敬請關注。(中國水網)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