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網最新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設計與工程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技術路線在不同時代變化明顯。上世紀80年代,我國污水處理業尚處萌芽狀態,技術選擇上含有更多摸索成分,采用A2/O、傳統活性污泥法以及A/O三種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占到總量的一半以上。90年代,污水處理廠工藝路線呈多樣化發展,氧化溝處理法成為主流。進入新世紀,污水處理技術更加豐富,氧化溝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污水處理工藝,有超過1/4的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處理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膜法的比重增加迅速,上世紀80年代盛極一時的物理法則逐漸淡出。
現階段,我國污水處理廠數量快速增加,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日新月異。而污水處理技術標準的提高,全國各地污水處理廠區域環境、水質要求、以及各地經濟實力的不同,種種因素都愈發增加了污水處理廠工藝技術選擇的復雜性和難度。如何正確選擇恰當的污水處理技術,以契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最大程度地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避免運轉能力不足或是污水處理能力過剩,是污水處理廠建設之初就需要認真解決的關鍵問題。
以“產業新時代的技術挑戰”為主題的2010(第4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即將在6月11-12日召開。屆時,清華大學環境與科學工程系教授王凱軍、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李藝、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沈裘昌等多位行業專家,將特別針對我國水處理技術的路線選擇、評估、管理等各個方面,結合實際案例,做出精彩發言,以期與廣大業內人士共同交流,分享水業市場最前沿的經驗與技術。
編輯:黃小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