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隨著環境產業正在成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核心內容,中國水業進入產業發展的新時代,水業技術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
2009年4月,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編制研討會的召開,為中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水專項2009年實施計劃安排,既充分考慮了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科技需求,又兼顧了水體污染治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管理過程中的國家需求,力度空前的環保科技攻關,為全面解決我國水污染防治技術難題、帶動環保產業的加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回首20年,我國水處理技術路線的得失如何?我國現行的技術評估制度和技術管理體系存應該如何評價?
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GB 5749-2006)強制性國家標準,經第一次修訂后,已于2007年7月1日實施,如今已進入第三個年頭。《新標準》中的規定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在水源和飲用水中常檢測到的有害物質共74項一并列入了《新標準》檢驗項目的毒理學指標中。這無疑對城市供水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時,給水深度處理技術也正經歷著更為嚴峻的考驗。目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已成為國內外給水深度處理的主要技術。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占生曾坦言,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經濟層面,均已具備可行性。那么其技術特點體現在哪里?目前該工藝的應用情況怎樣?給水深度處理面臨的尚待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隨著社會各界對全球水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及膜材料的技術發展,膜法水處理技術日漸提高。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術委員會主任黃霞曾表示,目前MBR在我國發展非???,從我國缺水這個角度來講,MBR是污水資源化最有潛力的工藝之一,從統計MBR建設的處理能力來講,其目前正以快于100%的速度增長。這一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呈現怎樣的態勢?
正在編制中的“十二五”規劃,對城鎮污水處理制訂了新的規劃指標。隨著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成,污泥處理也形成了龐大市場。目前國內的污泥處置技術五花八門,既有用來燒磚、燒水泥的,也有填埋的,甚至還有用來養蚯蚓的。專家又是如何分析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戰略的呢?
據了解,國家目前已經初步確定在“十二五”期間加大對水資源節約的政策實施力度,預備首次將再生水設施建設,列入“十二五”規劃中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范疇。2008年北京再生水首次超過地表水的新用水量,占到總用水量的18.4%,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水源。北京污水再生利用是如何實踐的呢?
2010年6月11~12日,來自地方政府水業主管部門、自來水公司、排水公司、污水處理廠、水業投資公司技術管理人員、環境工程公司、水業科研、設計單位、大專院校、環保技術、設備企業以及技術咨詢機構的專業人士,將在由中國水網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10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以“產業新時代的技術挑戰”為主題,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這些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精英們將以其智慧遠見和實踐經驗,把握正確技術方向,尋求產業鏈技術合作。此外,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張辰、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原北京市環境科學保護研究院總工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原北京排水集團總工王洪臣、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杭世珺、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張金松等,將共聚本次技術論壇全新策劃推出的“首屆總工論壇”,共話產業新時代的技術挑戰與發展方向。
本次論壇獲得了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新加坡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曉清環保集團、立昇企業以及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與支持。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