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在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召開。
會上,首先由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劉志全對中心工作的背景和意義做了介紹。之后,工程中心牽頭人,清華大學教授王凱軍對國外環境技術管理與評估工作、我國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框架、依托單位的技術優勢和基礎條件、工程技術中心的目標和任務、工程技術中心的組織機構做了詳盡的介紹。
中心的工作將主要依托于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憑借清華環境系里參與國家重大環境項目的經驗和各類專業環境研究機構的支持,加之已經開展的眾多技術政策、技術導則和工程規范頂層設計和指導文件的編制工作,使得清華大學更具有完善的工作基礎。中心的目標是為環境管理技術體系建設服務,為環境污染防治全過程的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支持,對環境管理者和企業進行技術服務,為實現國家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保證。此外,中心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國環清華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水網和中國固廢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持環保發展有限公司五家單位共同協作。工程中心的領導提名為:王凱軍任主任,張鴻濤、汪誠文、張麗珍為副主任。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久輝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也陸續對如何更好的開展工程技術中心的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議,并一致通過了工程技術中心的建立。專家組認為:
“工程中心”的建設符合《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十一五”專項規劃》方向,確定的主要任務符合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建設要求。同時,“工程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符合《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要求。中心建設任務和目標明確,定位合理,建設方案基本可行,配套設施基本完善,資金投入有保障。依托單位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環境技術管理與評估的相關工作,有較好的工作基礎。
此外,專家組也建議:進一步突出工程中心的建設重點,在建設初期注重能力建設,同時加強開放與合作。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建設可行性通過也意味著,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建立起了全領域、各行業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中心。
出席論證會的專家和領導有: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劉志全,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處長王開宇,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副處長張化天,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呂奔,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院士曲久輝,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馬世豪,環境保護部科技委研究員喬致奇,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彭永臻,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德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岳溪,中國城市設計研究院總工徐海云,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稽世山,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胡洪營。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