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建成并投入運營的污水處理廠近1700座,實際投資2000多億元,而在建的1800多座污水處理廠的計劃投資約1800億元。截至2008年底全國污水處理率達到65.3%,距離國家“十一五”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的目標存在差距。面對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任務、污泥的處理處置、污水處理廠的持續運營、以及城鄉協調發展中農村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都涉及到可持續的資金問題。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運營的污水處理廠中,通過BOT、TOT、BT等模式運營的污水處理廠的投資超過700億元。按照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對運營污水處理系統的總投資進行估算,34%來自于國債資金、24%來自于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的優惠貸款、36%來源于市場資金、6%來源于地方財政。面對國債資金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不穩定性、國際組織和國外政府支持資金的銳減以及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目前污水處理行業投資中70%左右的資金來源非常不穩定。在近期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三屆“環境高級戰略沙龍”中,專家指出金融危機之后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水業的活躍度有所下降,行業的投融資方面出現了新的聲音,包括產業基金的出現以及今年以來市政債券的一些新提法,對于行業來說也是融資結構調整的時機。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指出,國家重大專項環太湖流域技術集成子課題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在新的節能減排形勢下、在科學發展的觀約束下,實現投融資的可持續性問題,以江陰市為試點,立足江陰、面向全國。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鐘麗錦博士介紹了在江陰市開展市政債討論的原因:江陰市是全國的納稅大戶之一、經濟發達,具有財政實力保障市政債設想的討論,特別是江陰市具備相對健全和完善的財政資金支配使用制度、體制和自律機制,也為討論市政債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江陰的城市化進展以及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與改革均先于國內其它城市,在江陰進行試點示范對其它城市有很好的借鑒,江陰已經初步形成城鎮廠網全覆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程度高,但是多樣化的投資模式改革中出現的眾多問題值得思考。傅濤總結認為:“我國市政債券發行類似于國有控股公司的上市,是國企改革中優秀的資產優先上市,意義相同?!?/P>
但對于水污染治理來說,發行市政債券也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劉微副研究員認為,市政債券的速度慢、程序復雜、需要大量的準備如審批評估程序,且進展是不可預期的,是一種產品,對政府來說是新事物。如果從中長期來看,它的優勢就是可以樹立政府形象,對于提高責任政府、透明政府的形象意義重大,在向投資商、民眾、上級政府展示地方風采的過程中鍛煉了我們的政府。北京大學楊小柳教授也談了自己的擔心,他認為發行地方市政債券是市場化的行為,但是目前污水處理行業并不能讓投資方看到回報。“低成本融資的地方債券是存在著風險的雙刃劍”,對此江陰市發改局陸禮平局長歸納了以下三點:一、地方政府的財政財力是決定其是否可以作為融資主體的首要條件;二、融資資金的使用方向應該具有嚴格的限定,投向于污水處理行業無法市場化的部分;三、保證低成本的融資屬性,簡化融資的操作環境。
目前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集合了優秀的咨詢機構、研究機構、財政部門以江陰市為試點研究國家重大專項的課題,希望通過試點研究對于低成本、可持續性的水業投融資有所突破。
第三屆環境高級戰略沙龍熱議:地方政府低成本、可持續性投融資模式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