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所做的一系列的技術文件都是要解決污染治理的實際效果問題,就是通過對過程上的控制,保證有一個好的結果。” 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技術處處長王開宇說。2009水業高級技術論壇6月26日-27日成功舉行,在本屆大會上,王開宇就我國環境技術管理的概況進行主題演講。
環境技術管理工作開展的背景,源于當前我國正處于節能減排攻堅階段,能不能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預定目標的關鍵就在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的推進程度和實施效果,而上述三大減排措施的有效實施急需得到科學、正確的技術指導。
比如說,造紙、紡織染整、制藥工業、鋼鐵食品等很多重點工業領域,都已經出臺或正在準備出臺新的污染排放標準,而且在太湖流域等重點地區也在實行特別排放限值。“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對氨氮控制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污染排放標準可能也會出臺,對企業污染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現行污染防治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
王開宇介紹了國家排放標準提升的例子,造紙行業新的標準,已經到了COD100,在電鍍行業也是大幅度的提高,還有鋼鐵等其他行業也都在醞釀中。
河海大學教授朱偉提出了疑問。他說,從環境管理的角度,污水處理廠的實際處理狀態和國家的標準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現在標準還不斷在提高。而在國外,如日本,他們的排放標準是很低的。“我國現在標準越來越高,但是現狀還是基本不變,去檢查的時候基本上沒達標,不檢查的時候更不知道在怎么搞,這個問題環保部的標準司是怎樣考慮的?”
對此,王開宇認為,這是確實是存在的一個問題。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這個問題從環保部來說,實際上是從綜合的、整個系統上來考慮解決,不僅僅是從某些方面來解決。主要的辦法,一個是增加執法力度,一個是正在督促地方政府來承擔責任。將來,整個污染處理的情況和總量減排、污染減排,以及環境質量掛鉤,另外跟地方首長的政績考核掛鉤。她說,現在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實際上也就是排放達標的情況正在好轉。從技術角度來說,環保部想從技術方面加強控制,是從工程標準的角度,不僅僅是驗收的時候只是從末端取一些水來檢測一下,而是從整個工藝流程,從工程的建設是不是能夠穩定可靠運行等等方面來控制。
圖注:2009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王開宇處長回應朱偉教授提問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