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秘書長邵益生
今天上午,在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系主辦的2009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秘書長邵益生坦言:要想在2012年7月1日全面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使城鎮水廠滿足106項標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對于供水水質安全,國家是非常重視的,“十一五”期間,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標準、五個規劃和一個專項”,邵益生說,目前在城市供水行業里,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離不開這三個主軸。
他說,新水質標準2006年頒布,到現在,針對達標問題,沒有太大的動作,研究做了不少,但是在工程層面上的投入是不夠的,從現在情況來看,很多地方的水廠基本不可能在2012年以前達標。更嚴峻的事實是,“縣級以上的城市,我現在敢說有一半以上,未必能夠達到1985年的標準。”很多西部地區的小城市,或者縣城的自來水廠是既沒有處理,也沒有消毒和監測,他們的飲水安全取決于水源。
在新標準里,更加重視人體健康方面的指標,這些指標在整個106項里面占到80%。這個標準要求從2007年的7月1號開始實施,并且要求從2008年開始,相關部門要進行檢查和通報,檢查的確做了,而通報則在有限的范圍里進行。
在廣大農村地區,飲水安全保障更是有許多制約因素。2006年新標準調整過程當中,對于農村的飲用水標準放寬了,而且幅度相當大,共有14項指標放寬,包括衛生指標和毒理性指標等。過去標準太高,水廠不能達標,許多上報的檢測數據也是弄虛作假的產物。新的標準出來以后,對于農村飲用水安全的評價就有很大的改變,經常聽到的說法是,經過多少年努力,不安全的農村飲用水人口減少了多少。對此,邵益生認為,這些年來在農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改水等工作確實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貢獻是因為標準降低了。 這是標準方面的障礙,在規劃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我國的規劃“趕不上趟”。
首先是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現在因為一些原因,這個工程推遲到2014年了。
其次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設部、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編制的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2006-2020)。這個規劃2005年啟動編制,2007年印發。為了實施這個規劃,國家還部署了四個實施層面的下位規劃,到目前為止這些規劃都還沒有出臺,那么可以想象“十一五”期間要想通過國家的規劃來指導工程建設,基本上是趕不上趟了。
第三個規劃就是全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十一五”規劃,這個規劃提出來要解決1.6億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現在2008年的報告出來,稱解決了1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最近還在編制2010年-2013年規劃,提出來要在2013年前全面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這個目標也是很高的,當然這個目標是在降低了的標準下面提出的。 第四個規劃是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這個規劃2002年啟動,2004年正式下達任務,2009年的5月份通過專家審查,現在還在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快8年了還沒有出臺。
第五個是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它把保障供水安全作為規劃的首要目標,這個目標提出來非常不容易,在討論過程中大家是有不同看法的,因為有一種觀點認為供水安全問題早解決了,現在是提高質量,沒有安全問題,不然的話就有抹煞幾十年來成績的嫌疑。但是其實水源不斷在惡化,我們必須正視安全問題。
邵益生說的“一個專項”,即眾所周知的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專項,它是國務院批準實施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這個專項由環保部、建設部牽頭,還有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八個部門參加。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主題設置7個項目,46課題。
飲用水主題設計的時候就定位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上,因為2006年啟動規劃的編制時,恰逢新生活飲用水標準出臺的,當時把標準提出來的指標,作為水專項去圍繞要達標的相關技術問題開展研究。水專項2006年6月份啟動了編制方案,到2007年12月國務院原則批準實施方案,又過了一年半,經費下來一點點,2010年以前要完成,難度非常大。
在新的標準頒布以后,邵益生就曾撰文評說,他認為新的水質標準實行面臨三個挑戰:水源問題;資金短缺問題,要求水廠改造,提升工藝和管理水平,這都需要錢,而且即使投入保證了,時間也來不及;同時,水質檢測能力要提高,監管力度要加大。
總的來講,我們的水源問題還很嚴重,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而且,規劃編制和水專項滯后,趕不上工程,資金不足使工程進展緩慢,這些都是供水水質安全路上的障礙。
現在,建設部跟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制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質保障和設施改造規劃,希望努力在2012年前解決水質達標問題,精神可佳。這個規劃重點是放在凈水工藝改造,管網,水質監管能力的提高方面。投資會非常大,現在正在做規劃,有一個初步的投資,這個計劃如果通過了,投資之大是空前的。所以,這也給供水水質安全帶來了機遇。
根據以往的經驗,相關的規劃編制實施都是滯后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無論如何“十二五”的工作很可能會圍繞這個規劃來進行,邵益生說。
在飲用水安全方面,邵益生認為,“十二五”會有一些新的動向。
首先是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質保障和設施改造規劃,這個三年規劃將成為編制“十二五”飲用水主題的實施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這個估計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項目和課題的研究重點將進一步突出達標改造,而不是新建擴建。現在供水能力總體上已經富裕了,水質卻還有很多的問題。另外,示范點可能要收縮,示范工程將根據規劃做適當調整。
第三,將會加大凈水處理、水質檢測、輸配管網等材料設備的研發、要培育產業化基地,加速推進產業化的發展。
第四,可能更多關注作為飲用水水源的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治理和凈化技術的研發和示范,因為在“十一五”的時候,整個評估的過程當中,很多專家認為對地下水關注不夠。
第五,應該探討從節能減排,節水減污這個角度探討節水、再生水利用在保障飲用水安全中的地位,開展相關研究。
第六,要按照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保障的要求,加強對一些薄弱環節,如二次供水、污泥等的研究。
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劉文君
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高級顧問洪覺民
在今天的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就供水水質保障技術發言的還有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劉文君和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高級顧問洪覺民。劉文君也談到了水源問題對我國供水水質安全的影響。他說,水廠是企業,是生產自來水產品的,作為企業,起碼原材料要合格,原材料不合格的情況下,還得保證自己的產品——出水是合格的,確實很不容易。水質改善方面,管網改造問題總被提及,劉文君則認為,管網改造和水廠工藝的提高必須結合,不然投入再大也是枉然,實現不了出水指標。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