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曾為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無論是世界十大銀行700億美元聯手救世,還是歐洲各大銀行出手注資市場,都揭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全球融資正遭遇瓶頸。
這對原本就在銀根緊縮局勢下,步履艱難的中國水業市場而言,無疑更是一個噩耗。面對金融危機的警示,中國水業市場將何去何從?
近日,中國水網記者采訪了上海濟邦咨詢公司總經理張燎。
公用事業以穩取勝 水業融資雪上加霜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當今經濟形式的動蕩有目共睹。特別是此次金融風暴威懾到許多大規模的金融機構。而這些公司融資的主要渠道則是私募股權。可見,如今在收縮、重組、清盤中周旋,已是自身難保的PE公司,想去“助人為樂”恐怕已是天方夜譚。
“金融風暴促使了投行投資的謹慎,私募基金籌集與使用的謹慎,這也就使得國內環保公司通過國外私募基金來融資的可能性很小。”張燎說。
而從資本市場來看,在動態時期,像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則會憑借穩定的現金流和社會必須性的雙重優勢,吸引眾多投資人的眼球,受到更大的追捧。
金融風暴警示水業市場應謹慎“越冬”
面對金融風暴來襲,張燎表示,水企首先應在觀念上摒棄“占項為王”的思想。“在運作上,對項目的分析和評估要更為謹慎。”張燎說。
由于對項目本身的分析以及風險的評估不夠所帶來的風險在市場繁榮時期會被遮掩,而在市場動蕩和緊縮的時期,則會弊端盡現。
在粗放性評估項目舉步維艱的形勢下,更多的企業需要擁有“火眼金睛”的專業咨詢公司來指點迷津。
企業應全面做好“過冬”的心理準備。在資金支出方面需更加謹慎。看項目應更加仔細。要選擇有充分現金流做支撐的項目,而對質量不好的項目要果斷的放棄。
PE公司“寵幸”中國水業市場障礙有三
談到PE公司對中國水業市場的投資問題,張燎首先肯定,許多國外的PE公司的確對中國的水業市場十分感興趣,同時,他也表示,私募投資將是今后水業一種重要的融資形式。
但由于中國水業市場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使PE公司仍舊對之望而卻步。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水價。“水價是直接影響到現金流的非常重要的不確定因素。是PE公司十分看重的。” 張燎說。而由于當下還沒有明確可以預期的水價定價機制,這不免使PE公司霧里看花,在投資上倍加謹慎。
中國水務行業小而分散,規模上不了臺面,也不免會和PE公司擦身而過。
張燎說,今年初,曾有一個私募基金排名前三的國際性公司來華希望花兩三億美金涉足水務行業,但因中國水務環保公司發展歷史短,市場集中度不高,水務規模太小等原因,不免令其失望而歸。
對像不久前北控和中科成合并的舉動,張燎大加贊揚,“中國水務行業需要這樣的整合,這將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不但要合并,而且還需要快一點!”
作為水務行業,“抱團”必將有助于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合并將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匯總經驗,積聚人才,同時增強融資實力。
另外一個阻礙PE公司進軍中國水務市場的原因則是回報率的問題。
對于曾經單一注重“搶項目”而對項目回報方面的考慮欠佳的水務行業而言,對20%-25%的高回報率很難望其項背。盡管可以利用財務杠桿進行補救,但是對投資項目的選擇,對項目回報率以及項目融資結構的考慮等等問題,都是水務投資運營商需要進一步認真去做的功課。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的答卷圓滿,PE公司的“寵幸”將指日可待。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