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王凱軍解讀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管理體系

時間:2008-07-24 18:4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彩霞

評論(

在7月21日由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主辦,中國水網、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討會”上,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凱軍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了解讀。以下是根據王凱軍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我發言的主題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環境管理體系的建設。我重點介紹污泥環境管理體系政策文件的三個部分內容。環??偩治形覀冏隽宋勰嗵幚硖幹米罴芽尚屑夹g導則、技術政策和技術規范,但是由于這個問題難度比較大,我們一直在研究和探討中,現在形成了一個初稿,所以我把相關內容梗概介紹一下。最后討論一下其它的問題。

第二個重點是污泥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所以我把環??偩衷诩夹g管理體系的一些思路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的問題
2003年,三峽庫區建設以后,17座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妥善地規劃,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問題。據我所知,曾培炎總理兩次批示,溫家寶總理一次批示,其他的領導也做過批示,對環境保護的問題,總理級別進行批示,這是不太多見的。
2005年,合肥市王小郢污泥事件,污泥無處堆放,發出緊急報告,要求允許其停止運行污水處理。
2007年,兩會期間,廣州發生鉻德污泥事件,黃埔區委書記怒斥“做人要厚道”環境商會也發表了相關聲明。
2006年,上海石洞口污泥偷排事件,有3萬噸的污泥堆置在小河岔旁邊。
以上是污泥污染的事件,或者是污泥引起的公眾事件,在污泥處理的大事記中也有一些正面的東西。
2000年,建設部、環??偩?、科技部發布了《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提出來要采用厭氧和好氧、堆肥的方式處理污泥,同時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要采用氧化溝、SBR工藝。歐美國家8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都是建污泥消化池的,我們在技術政策的引導上稍微走了一些偏差。
2002年,頒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出了污泥穩定化的要求,厭氧消化、堆肥等工藝要求達到40%的降解率。這個標準缺乏檢測的手段,什么叫穩定化?穩定化怎么檢測?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實施。
2004年,清華大學、中國水網組織的首次水業高級技術沙龍上對污泥問題進行了研討,發布了綠皮書。我想這也是比較早的,到后來一段時間污泥的研討會就比較多了。
2004年上海石洞口污泥焚燒項目的點火,可以說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代表了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真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安全處置的實例。
以上從大的層面上介紹一下污泥的問題,可以看出污泥的問題非常嚴重。
 
環境技術管理體系
另外,我簡單介紹一下環??偩旨妓咀罱龅囊粋€工作,叫做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實際上環保部門有一個非常大的轉變,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因為技術管理體系的問題比較大,剛才趙司長提到的缺乏技術政策和相關的引導,我剛才提到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政策里面提了污泥穩定化,但在消化的問題上當時比較弱,導致全國的污水處理廠跟全世界污水處理廠走的路線是截然不同的,對這個問題要引起非常大的重視。
另外,在污泥處理上缺乏規范,對技術路線選擇、施工、驗收等方面都缺乏指導。在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執法等方面,缺乏全過程的系統的管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往往對國內的嚴,對國外的松,國外的一些技術沒有經過驗證,沒有經過在中國使用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在污水處理中有這種情況,云南昆明最早提出了“八國聯軍”,一個城市里面什么樣的技術都有,最后各國的技術都進來了。下一階段,在污泥的處理處置上,如果沒有好的政策引導,同樣一些好的技術或者不太適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會一涌而進,這些東西都要通過技術管理體系來進行約束。
技術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以系統、科學地對各行業環境污染防治技術調查和評估為基礎、以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和工程技術規范為核心、通過制定和發布各類環境技術指導性文件。為各項環境管理目標的設定以及環境管理制度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可以說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
環境技術管理的基礎層是技術示范和技術指南,第二層是支撐層,包括污染防治技術指南和污染防治工程技術規范,由于環境保護部是從其它部里頭剝離出來的,這幾年在做大量的工作,不是像建設部、農業部那樣有非常完整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最后是指導層,指導層是技術政策,屬于產業政策。所以,這些構成了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的內容,我們以前都是搞技術的,如果想真正從整體上推進污泥處理事業,應該是從管理方面綜合地推進。這次提出的三個文件,如果能夠作為一個整體發布,會總體推進污泥管理事業的發展。
另外,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最佳可行技術、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可以為環評提供技術支持,為環境標準制定、修訂與實施提供技術支持,為實施“三同時”制度提供技術支持。
 
污泥環境管理體系政策
我簡要地把最近環保部科技司推進的環境技術管理體系介紹一下。《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從內容上包括七章六十七款,在總則、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污泥處理處置的設計、建設、運行管理、污泥轉運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第一、提出了遵循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最終安全處置的原則。第二、對污泥進行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第三、體現節能減排的思想,制定污泥干化焚燒利用優先序,采用余熱、限制一次能源。第四、污泥處理和處置問題,與污水處理工藝密切相關,考慮全過程減量和控制。第五、污泥農用同土地利用中分離,鼓勵以土地利用為主,限制性農用。這也是比較謹慎的態度,因為農民在這里是一個弱勢群體,所以我們在相關的文件里規定,污泥農用的責任方是在污水處理廠。
石洞口污泥焚燒項目雖然是我國第一個垃圾焚燒廠,但是在2006年發生了偷排事件,相當于三百天的污泥焚燒是沒有解決的,也就是說上頭是存在一定問題的。我們應該從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統籌安排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采用的是污泥炭燒工藝,當時設計的是處理含水率70%的污泥200多噸,而實際上產生的是含水率為83%的污泥370噸。根據它提供的污泥量算出來污泥停留時間只有16天,污泥沒有穩定,處于新陳代謝期的旺盛期,脫水的性能非常差。也就是說污水處理的工藝上決定了它的技術,使得后面產生了污泥處理的問題。這驗證了一個觀點,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應該統籌考慮。
從污泥處理處置的規范來講,大家可以看,從產生、計量惡臭的處理,干化、焚燒等等都進行了考慮。
它的考慮原則是:
第一、這些原則是跟剛才的技術原則是一脈相承的,但是這里強調兩點,在技術規范上來講沒有選擇性,現有的任何一個無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都有限制。
第二、作為環保部發布的技術規范,它更關注的是環境相關的問題和與環境相關的技術問題。
 
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管理體系的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建立污泥產量的計量制度。這次全國環保污染源普查,污泥普查小組提出,污泥的計算統一按80%含水率折算,沒有計量裝置的按車噸位計量,這兩個措施的誤差應該在50%以上。為什么呢?污泥脫水如果是75%的排水率和85%的脫水率,干污泥的量最大偏差應該是在40%,如果按體積來算75%到85%的污泥的差別差60%。另外,一車是裝8噸,還是裝6噸,一天拉出去的是10車還是12車,按照不同的計算方法,污泥的差別會在50%以上。所以在技術規范里,在預處理、好氧處理、厭氧消化、污泥脫水工序中的計量公式。因為污泥產量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所有污水處理廠都是采用污泥零的控制,所以污水處理廠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第二、最佳可行技術。我把國外和國內的最佳可行技術簡單說一下。我們對最佳可行技術的定義,第一是得到采用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另外,對國家一些特定的問題和一些新的環境要求,至少要通過中試以上的示范工程驗證,國際上成熟的經驗建議納入國家的示范體系。同時,根據我國的特點,在最佳可行技術上考慮了最佳環境管理的措施,中國的最佳可行技術跟國外的不太一樣,國外的是最佳技術加可行叫最佳可行技術,我們國內是最佳技術加最佳可行管理。
環保部的技術管理文件中提出了四條污泥處理的最佳可行技術:第一條是污泥消化最佳可行技術,第二是污泥堆肥最佳可行技術,第三是污泥土地利用最佳可行技術,第四是污泥干化焚燒最佳可行技術。技術很多,但是最佳可行技術作為推薦來講,我們通過篩選以后和最佳管理的情況,提出了這四條。
為什么要提出最佳可行技術?廣州污水處理廠嚴重干擾了居民生活,投訴183宗。從這個事件本身來說,堆肥的技術并沒有問題,而是在于選址,在污水處理廠操作上和相關的環境影響上,我們缺乏監管。這說明不光技術上要進行規范,同時要通過最佳可行技術,對它對環境綜合的影響進行規范。

編輯:王彩霞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