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大地震震區涉及20余個縣級以上城市,汶川、茂縣、北川等重災區的供水系統完全損毀,其它地區的供水系統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地震發生之后,災區的水環境問題牽動著所有水業同仁的心。
一個月前,由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帶隊,包括張曉健教授、杜鵬飛教授、馬金教授以及陳超博士在內的清華大學抗震救災專家組,作為第一個高校專家組飛抵四川成都。專家組在災區前線奮戰十個日夜,對災區的供水安全、環境監測、污染源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分析,為災區提供專業性的援助,以保障災區的供水安全。
在6月19日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結合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災區水環境的實際問題和清華大學專家組在災區解決水環境問題的經驗,針對震后災區水環境安全問題做了主題發言。
“災后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進行分時期的戰略布局和安排”,陳校長在發言中強調,災后環境的實地考察和科學分析是進行抗震救災的重要依據,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抗震救災的不同階段確定工作的重點,分輕重、分緩急地開展針對性的救援工作。此次地震的救災工作可以分為應急期、安置期、建設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面臨著不同的環境問題;應急期的工作重點是以救援生命為首要任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安置期和建設期的環境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和嚴重,環境問題的妥善解決在災后重建工作中不容忽視。
陳校長指出,災后應急措施的選擇要經過科學系統全面的分析。在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救災工作涉及環境、醫療、衛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不同領域的專家都會給出相關的救援措施。但是,由于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各項救援工作和防范措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安全影響。因而,在汶川地震這樣的重大災害中,各個部門和專家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尤其是各部門與環境保護部門之間的協作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各項應急措施的制定和選擇需要經過科學系統全面的分析,當我們可以有多項措施選擇時,應盡量避免采用對環境安全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以及現階段環境技術不能解決其影響的防范措施。
同時,陳校長也分析了這次地震發生后暴露出的日常環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要加強地方的環保監測能力。環境監測是獲取環境信息的重要基礎手段,也是環境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快速準確的水質檢測是了解災區水環境狀況的必要工作,但是此次環境專家組在災區的工作中,因為現場檢測設備不到位、人員檢測能力不足等問題對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重視對地方環保監測的能力建設,不僅要配備必要的設備,還必須加強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逐步實現環保監測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提高對環境污染的監測、應急能力。
二是要加強對日常污染源的管理。準確了解所有污染源的位置、特性等信息是實施有效污染源控制管理的基礎,也是地震等災情發生之后進行科學判斷和險情排除的重要基礎。但是,此次地震之后,有關部門并不能在第一時間準確掌握所有污染源,包括化學品的位置和種類信息。因此,平時工作中應加強對污染源和化學品源的日常管理,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污染物的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并做好污染源普查數據備份和數據入庫工作,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更新。以便在應急情況下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所有污染源的情況,及時準確地采取應對措施。
三是要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松花江污染事件之后,各個部門從上至下都制定了相關的應急預案,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些應急預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很多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并不好,在水環境及水安全問題上,還缺乏針對水源地、開放性小水體的應急預案,不能應對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事件造成的影響。陳校長呼吁環保系統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應對突發自然環境災害和突發污染事件的應急預案,增強應急管理能力和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要制定從預警、監測、處置到事后分析評估等污染事故應急設備及相關措施。進一步增強應對突發污染事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應對突發自然環境災害和突發污染事件的整體能力,強化應急能力建設。
四是要加強應急狀況下的環境技術儲備。陳校長指出,當前我國環境技術儲備不足,尤其缺乏應急條件下的技術和裝備,在地震等自然災后發生后,不能及時采取有效可行的應對措施。建議成立針對應急條件下的技術研究小組,研究應對突發自然環境災害和突發污染事件的相關技術,并針對各種情況開發相應的產品,做好技術儲備工作。
陳校長在發言中還特別強調了應該制定應急情況下的飲用水標準和污水處理標準。陳校長指出,對于化學品污染、地震等突發事件來說,水源地會出現非常規污染問題,常規的水處理工藝很可能因為新污染物質的出現而不能實現水質的全面達標,在不同的災情中,如何集中資源解決重點問題,才是應對災情的合理舉措。陳校長說:“制定應急情況下的特殊水質標準,對基礎指標以及特殊關鍵指標進行規定是非常必要的,在應急情況下,應當在保障基本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考慮適當降低某些指標標準值。”
對于水行業自發積極援助災區的“援水工程”,陳校長提出贊揚,認為為災區提供了及時的幫助。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