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在講話中結合七大流域各自實際,進一步明確了流域水利發展定位。
陳雷指出,我國地域廣袤、江河眾多,每個流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異,水資源和水環境狀況不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不一樣,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各流域實際出發,按照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要求,明確發展定位,突出發展重點,解決發展難題,使水利更好地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長江流域要按照保障防洪安全、合理開發利用、維系優良生態、穩定河勢河床的總體要求,堅持江湖兩利、左右岸兼顧、上中下游協調的基本原則,著眼于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帶來的流域防洪形勢、水資源條件與江湖關系新變化,統籌開發與保護,兼顧興利與除害,完善流域綜合防洪、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強化流域綜合管理,優化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水庫群聯合調度,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確保永續利用,讓長江更好地造福人民。
黃河流域要按照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的總體要求,緊扣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的突出癥結,努力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塑造協調的水沙關系,加快構建和完善水沙調控體系、防洪減淤體系、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綜合調度體系、水質監測保護體系、水土保持攔沙體系,確保黃河安瀾無恙、奔流不息,進一步把黃河的事情辦好,讓黃河更好地造福中華民族。
淮河流域要針對水系復雜、水旱漬澇災害頻繁、人水矛盾尖銳、水資源污染嚴重等問題,堅持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統籌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河湖關系,完善流域防洪除澇抗旱減災體系,搞好攔分蓄泄排,科學調度、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水資源,實現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生態良好、人水和諧,進一步把淮河修好管好,確保沿淮人民安居樂業。
海河流域要針對水資源短缺、河湖萎縮、污染嚴重、地下水超采、防洪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以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為核心,科學配置當地水、外調水和非常規水源,有效限采地下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保障供水安全,修復流域生態,改善河庫水質,提升防洪能力,從根本上把海河治好,為首都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珠江流域要針對水旱災害頻繁、調控能力不足、河口咸潮上溯、局部水質惡化等問題,統籌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加快控制性樞紐建設,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枯水期水量調度,加大節水治污力度,加強珠江三角洲和高原湖泊生態保護,有效防治石漠化,促進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河流水質,維系河網暢通,建設綠色珠江。
松花江遼河流域要針對水資源分布不均、水質污染、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等問題,構建“東水中引、北水南調”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為重點的灌區建設,提高重點城市和地區的防洪能力,加強水資源和重要濕地保護,加快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城鄉防洪安全、供水能力提高、資源配置合理、生態環境優良,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國家糧食核心產區和后備產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太湖流域要針對經濟發達、河網密布、開發程度高、環境壓力和風暴潮威脅大等特點,以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快建成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現代化管理調度體系,完善協調機制,強化依法管理,提高防洪防臺能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搞好節水調水治污,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為加快太湖流域現代化建設提供水利保障。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