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節制閘提閘放水,清澈透明的黑河水汩汩地流向洺河,鄲城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引黑入洺”工程全面建設完成。
“這下可好了,這個工程一建好,沿岸這么多畝農田旱能澆,澇能排,都成了旱澇保收的好田了。”看著緩緩流淌的河水,該縣胡集鄉后屯村村民郭可彥高興地說。
作為全省糧食主產區,鄲城縣一直把確保糧食安全生產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引黑入洺”工程的完成使沿河兩岸7萬多畝土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2007年全縣夏糧生產取得了單產462公斤、總產5.38億公斤的歷史最好成績。
?河東西貫穿鄲城縣城。由于沒有源頭活水,再加上工業和生活廢水直排河中,污染的洺河成了遠近聞名的“龍須溝”,也成了鄲城縣領導和群眾心中的痛。徹底治理洺河是鄲城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為兌現這一承諾,他們把上世紀80年代就設想出來的“引黑入洺”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并作為2007年全縣重點工程進行實施。與此同時,該縣又投入6000多萬元,實施了調水渠工程,實現了雨污分流,改寫了工業和生活廢水直排?河的歷史;實施了防淤護坡工程,用毛石護坡,用青石護欄,美化綠化凈化了洺河,并以“鐵心腸、鐵面孔、鐵手腕、鐵任務、鐵紀律”的“五鐵”精神,對全縣26家排污企業集中進行整治,針對不同情況關閉一批,停產治理一批,限期治理一批;斥資6481萬元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縣城內的生活和工業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如今的洺河已被打造成了鄲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