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政府投入行嗎?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嚴重滯后,欠帳太多。其主要原因是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政府想大包大攬,但又無能為力。由于各級政府財力有限,全國600多個城市,大多數都沒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80%以上的城市污水和9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沒有得到處理,這是造成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未來10年內,我國將要大規模地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以使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北京市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計劃再建設11座污水處理廠,使全市的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為保證南水北調東線的輸水水質,國家準備在沿線建設130多座污水處理廠;為治理三峽庫區的水污染,需要建設150多座污水處理廠;“三河三湖”流域目前有近20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和準備上馬。按照國務院不久前發出的“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十五”期間,所有的城市都必須建設污水處理廠,到2005年,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率應達到60%以上,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得低于60%,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重點風景旅游城市不得低于70% 。有專家預測,要達到國務院規定的這一目標,我們國家將要新建20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資金往往十分龐大,動輒幾千萬到數億人民幣。一座日處理能力為50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投資將達7.5億-10億元,即使是一座日處理能力為5萬噸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投資也得幾千萬到上億元,不是個小數目。據估計,20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總投資大約得數千億元之多。如此龐大的投資從何而來?光靠政府投入行嗎?
改革環保投融資體制迫在眉睫
有關專家認為, 我國現行的環保投融資體制是從計劃經濟時代沿襲至今的,投資渠道狹窄,其籌集資金的能力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當前環境保護的需求。應當廣開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資機制,鼓勵國內外民間資本進入環保領域,鼓勵中外企業家投資建設和運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
建設部副部長鄭一軍說,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投資主體主要局限于政府,管理運營也幾乎完全由政府直接操作。財政撥款成了污水處理廠投資建設或維護管理的主要來源。這種狀況,一方面導致投資渠道的單一,資金嚴重匱乏;另一方面也導致經營管理上的政企不分,使企業缺乏活力,造成投資效益低下。這種格局嚴重阻礙了污水處理市場的發育,制約了污水處理的投資及運營良性機制的形成。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鐸說,長期以來,由于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沒有回報,許多工程項目主要靠政府投資建設,國內外投資者難以進人這一領域進行投資建設與經營,使得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后于城市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基礎設施投資管理模式,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政府管理規范化、經營管理企業化、舉債融資社會化、產品價格市場化的新機制。
國家環保總局有關專家說,要實現國家“十五”環境保護目標,環保投資大約需要7000億元,與“九五”相比,增加了3500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將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投資市場。面對新世紀的環境形勢,必須加快環境保護投資體制的改革和制度創新,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經濟杠桿在環保投資中的調控作用,培育環保資本市場和多元化的環保投資機制,使市場成為促進環境保護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中外民間資本躍躍欲試
要想調動國內外投資商和企業家對中國環境保護的投資熱情,必須給投資者以回報,如果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沒有經濟效益,光投入不產出,投資者就會望而卻步。總之,必須讓污水處理由“只賠不賺”的公益性事業變為“有利可圖”的產業,才能吸引中外民間資本。
為吸引多方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北京市率先在污水處理的市場化產業化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我國第一座以BOT方式建設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去年年底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竣工,這座污水處理廠是由美國金州集團北京金源環保公司投資建設的,建成后,金源公司將通過向排污者收取污水處理費來維持運營和收回投資,并獲得一定的利潤。預計10年后收回投資,20年后金源公司將污水處理廠移交給開發區政府。這就是國際上通行的BOT方式,即“建設-運營-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政府通過出讓建設項目一定期限的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項目的融資與建設,而項目的投資者在規定的經營期限結束后,將該項目的產權和經營權無償地移交給當地政府。BOT是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建設基礎設施的一個極好的手段,政府不花錢,把想辦的事辦了,而投資者呢,也沒吃虧,得到了一個收益穩定的投資機會。
美國金州集團總裁蔣超說:"我之所以愿意為中國環保基礎設施投資,一是因為風險小,收益穩定,二是想為中國的發展做點好事。中國的環保市場非常之大,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資金,光靠政府一家來投資根本不行。大力吸引中外民間投資進入中國環保領域,能夠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quot;美國金州集團現在又在與北京市政府磋商,擬投資建設北京北小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此外,法國蘇伊士集團也準備投資建設北京盧溝橋和小紅門兩座污水處理廠,蘇伊士集團的有關人士說,我們公司對中國污水處理市場十分感興趣,很想在這一領域里有一番作為。當然,我們投資的前提是必須有回報,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所以我們對中國污水處理市場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不僅僅是外商,中國的企業家也瞄準了我國污水處理市場所潛藏的巨大商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斥資10億元收購了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準備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經營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首創集團負責人表示,要把環保基礎設施作為今后投資的主要方向,不斷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的投入,環境保護現在是中國最急需發展的產業,盡管它不是暴利的,但是它有穩定的收益,今后將是首創利潤的主要來源。
隨著污水處理這種由國家負擔的公益性事業變為由千家萬戶付費的有償服務,隨著環保基礎設施走向市場化產業化,污水處理廠不再是無利可圖的“賠錢買賣”,而是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中外民間資本的大量涌入將會大大加快我國水污染治理的進程。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