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對“半市場化”現象的反思

時間:2003-12-04 16:2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仕林

評論(

  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存在比較嚴重的“半市場化”現象。這應當引起理論界和政府的關注。
  2000年底、2001年初,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的宣傳還沒有在媒體上出現時,筆者曾就市場化問題同國家環??偩謴氖逻@項研究的同志進行探討。雙方都極力主張推行市場化,但在如何市場化上卻有不同的主張。對方主張以BOT為市場化的主力方式,這被我堅決反對,并送以“半市場化”的帽子,爭論不休。后來,對方勸道:“目前連市場化的輿論都沒有起來,計劃經濟觀念還牢不可破,我們都是主張市場化的,我們之間就別爭了。半市場化總比計劃經濟好吧?”我想,也對。于是,沉默了。
  三年以后,沒想到,這場改革真成了一種半市場化的改革。
  以建立市場機制為目的的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市場機制在若干環節和相當程度上失靈。這就是筆者所稱的“半市場化”。下面以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的現狀和問題予以說明。

一、現狀

  中國已經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場,從體制上看有以下類型。
  1、原有計劃經濟體制類,即國家直接投資經營的污水處理場。
  它們或是事業單位,或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其投資行為由政府直接控制,其經營費用由財政大包大攬。這種類型中包括財政直接投資和政府向國內外金融機構貸款興建的。
  2、改制中的國有企業
  如北京排水集團、重慶水務集團等。但這些企業是否完全按市場機制獨立進行投資和經營,獨立承擔市場責任,還有待考察。
  3、由BOT方式建立的污水處理場。融資方為國內民營企業或外國企業。
  4、國家污水處理場委托運營,即TOT方式。被委托方一般為國內民營企業。
  5、已經出售給非國有資本的污水處理場。上海已有實例,成都、湖南正在進行?,F不清楚這些出售行為的具體情況,不過按道理推測,應該是企業同政府之間的一種協議性出售。
  6、非國有資本向國有資本參股。已經出現,如深圳水務集團,但實例還少,公開見諸媒體的參股方是國外的大企業。
  7、由非國有資本獨資新建的污水處理場。
  以上類型幾乎包含了人們可以想像的各種市場體制類型。在三、四年中出現了這么多改革類型,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市場化改革,其力度不可謂不大,其勢頭不可謂不猛。
  以上7種方式中,從數量看,第一種,即由國家直接投資經營的仍占多數。在非國有資本投入中,從污水處理場數量看,BOT方式占大多數。此外還有一些類型,比如“中外合作”、“租賃經營”,仔細分析其體制或機制,它們都可以歸入上述7種中的一種。至于國家投資建設,用招標方式確定承建商之類的“改革”措施,與投資體制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沒有聯系,仍然屬于典型的第一種體制。類似于此的,如確定項目法人等等,也是如此。
  市場化改革的目的和期望看,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重要問題。
  1、進入污水處理市場的非國有資本沒有達到預期的規模。
  我國“十五”計劃新建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需要新增投資在1000億元以上?,F在剩下的時間不到兩年了,投入規模還差得比較多。“三河三湖”等重點地區,資金到位情況,據權威報道,僅及計劃的30%多。“十五”計劃是建立在國家投資和非國有資本投入兩個基點上的。國家投資,包括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投入,到位情況比較好。但非國有資本投入沒有達到預期規模。因此,理論界和各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注意力繼續放在如何進一步擴大投融資規模和能力上。
  從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看,從建立經濟、社會、環境更為協調的科學發展觀看,我國需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階段內,全面建成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但這是一個龐大的需求。筆者計算,“十五”以后的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投資強度都不應小于“十五”。我國整個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不少領域都類似于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加在一起,投資需求的規模極其龐大。我國現在已經涌入城市公用事業領域的非國有投資,與這種極其龐大的需求相比,差距還相當大。
  從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比較成功的國家,其民間資本涌入這個領域的積極程度,同我國的現狀比較看,我國的民間資本涌入的積極性還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我國龐大的超過10萬億的銀行存款,并沒有如人們預期的那樣,轉化為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投資。僅僅用投資體制和中國人缺少投資習慣解釋這種現象,恐怕不夠。
  這說明,我國現行的市場化改革,沒有達到大規模引進非國有資本的預期。
  2、各污水處理場的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并沒有出現互相競爭,總體提高的局面。如果同非公共物品市場上的情況相比,這種對照特別明顯。如果說由外資和民營企業經營的污水處理場,仍然重視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的話,那么,與其說是市場競爭推動的,不如說是為爭取更多利潤的意愿推動的。而國有企業和政府直接經營的污水處理場,就差得更多了。國有企業低下的效率絲毫沒有受到市場的任何觸動。已經進入市場的各種資本之間,并不存在競爭,更沒有生存威脅。
  相反,推行市場化以后,公用事業競相漲價,已經成為民眾抱怨和投訴的焦點問題之一。在漲價的同時,一些地方的財政補貼也加大了。
  長春匯津公司案件并不說明BOT企業的風險,相反卻說明了政府的風險。這種高出應有單價至少一倍以上的暴利合同,如果沒有反“固定回報率”的上級規定,使長春市政府得以扳回一局,其長期損失真不可思議。它同時說明,“保本微利”的國家原則,要落到實處有多難!
  市場化的目的之二,是提高效率。已經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對提高社會總效益的作用不明顯。真正明顯的只是推動了投資的多元化,擴大了融資渠道,增加了資本總量。
  3、政府職能轉變不明顯。這是市場化改革的第三大目的。政府仍然是籌措污水處理場資金的主角,而并不是一再強調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各地方政府最頭疼、最忙的事情就是籌措資金,而疏于對市場的管理,甚至不知道有什么需要由政府去管理的。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對公用事業市場化缺乏比較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在市場化大潮的推動下,開始盲目出售國有資產。這種出售不是法律框架下的市場并購,而是購買企業同政府間的協議行為,很容易出現國有資產流失。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呼吁制止這種出售。地方政府熱心出售水業,恰好說明政府仍然在市場中進行具體的經營行為,而并非在監管市場。
  這三個問題涉及到城市公用事業改革的三個最基本目的,不是局部問題。因此有必要全面反思現在進行的改革。

二、原因

  上述三方面的問題,歸結到一點: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基于競爭基礎上的市場化體制。競爭提高效率,競爭降低價格,競爭改善服務。競爭是市場機制的靈魂。有沒有競爭是市場體制與計劃體制的區別。有沒有良性的、有序的、充分的競爭,是市場體制健全和發達與否的標志。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場的這7種類型相互之間并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競爭。這正是問題的要害。
  為了獲得入門許可,非國有資本,即民營資本同民營資本之間,民營資本同外資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它們“打”得很厲害。但這只是進入市場以前的競爭。在進入市場以后,就什么競爭都沒有了。
  我們來看看進入市場以后的情景。
  首先,它們不用為爭奪顧客去競爭。此點,不用多說。
  其二,它們沒有價格上的競爭。隨著投資多元化,價格也呈現多元價格共存的狀況。7種形態的污水處理場,分別按照各自的軌道,與政府談判、協調、商議出各種不同的價格。這些不同的價格都是讓它們能夠生存并且盈利的價格。按目前的機制,越是投資多元化,越會有更多的價格種類。一種價格并不會因為另一種價格的存在而受到威脅,因此也不會因為另一種價格的變化而變化。
  優質優價、同質同價的市場法則,在此不適用。這是與非公共物品市場上極不相同的情況。也就是說,在價格形成上,市場機制失靈。
  第三,由于沒有價格上的競爭,伴隨了一系列后續現象。沒有企業間的并購,沒有破產,沒有企業退出市場??傊?,資本一旦進入市場,就高度“沉淀”,沒有資本的流動。這同非公共物品市場的情況,又是一種鮮明的對比。
  客觀地說,對非國有資本的放開和準入權的競爭,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市場體制的建立和引入急需的城市污水處理資本,是有功勞的。這是放開和開放的成果。它不僅引入了大量的資本,而且提供了政府選擇優秀企業的機會,從而降低了成本。
  但僅僅只有這一階段的競爭,顯然是很不充分的競爭,而且在主要階段出現競爭缺失。如果不改變這種半市場化機制,象長春匯津那樣的例子,必定會層出不窮。目前被人們普遍看好的出售國資、非國資獨立投資、非國資參股這三種最有力度的改革方式,實際上都無法避免國家禁止的“固定回報率”。這其實是沒有競爭的另一種表現。
  通過私下活動,以便在同政府的博奕中獲得有利于企業的協議,是BOT、TOT、投資合作,甚至外商投資項目通行的做法。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也是發生腐敗現象的制度性原因之一。在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上,不需要這些小動作,腐敗自然大為減少。
  產生上述半市場化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現有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度。這種收費制度決定,污水處理服務的需方是政府,而不是千家萬戶的排污者。作為唯一的需方,政府還是市場的管理者,同時也是市場最大的投資者。這有點象污水處理服務的政府采購。除了選擇供方時存在競爭以外,一旦供方確定之后,競爭就消失了。
  由于市場機制在主要階段缺失,改革的三大目標不可能達到。
  為什么會產生半市場化?
  產生“半市場化”并不奇怪,它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過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形成了只要放開就一定能搞活的思維模式。應該說,對于非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來說,這個思維模式是完全正確的。在那里,一放開立即就會產生競爭。一競爭,立即就會推動產業進步。甚至在以解決壟斷為主要目的的公用事業領域,放開效應也是十分明顯的,例如電訊、航空、城市供水等領域。當然,僅僅只有放開,對這些領域的完全市場化也是不夠的,但那是另外的話題了。這個思維模式推廣到象城市污水處理這樣比較難于市場化的公共物品領域,就遠遠不夠了。
  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這在前面已經提到。它之所以不具有完全的真理性,就在于可經營公共物品的市場化有其特殊性。有經濟學家指出,城市公用事業這種“準公共物品”的市場化改革,遠比非公共物品的市場化改革復雜得多。這里的“準公共物品”,是指通過某種方式將不可經營的公共物品轉化為可經營的公共物品。
  要實現轉化,其一,必須“制造”出買方。其二,必須“制造”出市場環境。并且使這樣的買方和市場環境相似于非公共物品市場的情況。制造這兩個條件的當然只能是政府。
  第一個條件可以通過政府出臺收費制度而具備。我們現在的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正是在這個條件下起步的。買方的出現,使我們發現供方不足,于是放開市場,以增加供方。但是我們沒有認識到還需要第二個條件,以為有第一個條件就足夠了。
  目前,對于前面講到的半市場化現象,有完全不同的認識。多數人認為是放開程度不充分,才產生了筆者所稱的半市場化現象,因此主張通過進一步放開來消除弊端。筆者認為這是新的認識誤區。這種制度設計造成的弊端,只有改變制度設計才能消除。我們現在的改革需要繼續向“制造”第二個條件,即“制造”市場環境的方向推進。如果不能適時地改變當前的制度設計,市場化改革就會受到阻礙,改革的“成本”會十分高昂。

三、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

1、改革目前的收費制度。
  改行政事業性收費為經營服務性收費。這不僅僅是改個名稱問題,而是改變供需雙方和政府之間的整體格局。供方是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企業,需方是所有排污者。政府既不是供方,也不是需方,而是市場的管理者和監督者。只有改變收費性質,才能擺正三方關系。這樣,政府才能從市場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位置上退出來,才能轉變政府職能。政府退出來后,把投資權和經營權交給國有企業或企業集團,各種資本在市場中的平等才有了可能。資本平等是政府管理市場秩序、調節市場競爭的必要前提。這個前提出現以后,民營資本投資市場并成為主體,而不只是向政府融資,成為可能。這樣,市場的大門才徹底打開了。
  改變收費性質的主張引出了一些誤解。比如,性質改變以后是不是由污水處理場直接向用戶收費?是不是意味著漲價?都不是。價格由政府統一掌管,價格是政府控制市場的主要手段。這在后面還要專門闡述。
  但是政府必須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污水處理企業及時地全部收取它應該收到的費用。
2、政府統一市場,統一價格。
  在一個市場區域內,按中國目前的國情,最好是省、市、自治區和特大型城市作為一個市場區域,必須由政府統一市場,統一價格?,F在的情況,是市場分割,價格多元。照此自然發展下去,市場將越來越分割,價格將越來越多元。市場分割和價格多元的必然結果,就是抑制競爭。統一市場,統一價格,目的是促進競爭。
  統一市場的主要手段是統一價格。在一個市場內,只能有一個價格。這個價格不能由供需雙方自行確定,而是由政府確定。政府只要將價格定在實際發生的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就能產生競爭。價格線越偏向最高線,競爭越激烈;反之,競爭較平緩。究竟定在什么位置,取決于政府的審時度勢和因勢利導。當然,這個價格是包括運行費、折舊費等全部費用在內的全額價格。
  為了統一市場,政府還必須制定與市場秩序有關的一整套法制化的市場框架。
3、確定監管機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共同管好市場。
  這種特別打造的市場在全世界出現的歷史,比非公共物品市場短得多。現代的資本主義市場(即非公共物品市場)少說有100年以上,而前者只不過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而中國才走了三、四年。由于政府導向對這個特殊市場的形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歐、美、日各不相同。但其內部機制卻又有若干相似之處。中國要找一個現成的樣子,拿來就能用,恐怕很難。因為中國所處的國情,與歐、美、日都大不同。
  筆者以為,中國需要將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或者說,將其最本質的特征,結合中國的國情,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筆者設計了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的框架思路,作為習作和小民的建言,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即便有點“異端“,如果能由此引出他人的正確見解,也足以令人興奮。如果能夠引起討論,得到批評指正,則不甚感謝之至。

附錄

一種基于競爭機制的市場化制度設計方案

說明
  這是一種與已經見諸媒體的文字都不太一樣的東西,有些近乎異端邪說。筆者以為,中國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所處的國情,同歐美當初的情況不大一樣,可能需要取其精髓并與國情相結合,搞點形不同而神同的東西出來。拋磚引玉,愿與有志于此的同志共同探討。

前言
  如果以全國為一個改革區域,制定統一的市場化法制框架,不符合中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與市場化發展程度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國家只宜于給出原則性指導意見,并進行分類指導。以省、市、自治區和特大型城市(如計劃單列市)為一個改革區域,統一市場,統一法制,統一管理,比較符合中國的實際。區域太小,形不成市場,對于以競爭為基礎的市場化是不利的。
  這里以一個假設的特大型城市為例,提出一種基于競爭機制的市場化制度設計的基本思路。這只是一個基本思路,不包括全部細節,更不能代替《辦法》。基本思路即便在討論后定型,也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檢驗、修改、完善。
  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雖然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用一種模式難以概括。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改革可能是難度較大的。污水處理又與城市供水事業密切相關,它們被統稱為城市水業,它們的改革常常被歸在一起。由于整個改革尚處于不完全成熟的探索階段,歸在一起制定改革策略,實際上忽視了特殊性,降低了改革的針對性。分開制定辦法,一定階段后再分類合并,可能較好。因此,這里以城市污水處理的市場化為例。
  這個假定特大型城市的有關基本情況如下。
  該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場22座,日處理能力1~10萬噸不等,在建9座,另有規劃建設的若干座。計劃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5%。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多按計劃經濟體制建設和運轉。但其中,已有BOT方式一座,TOT方式兩座,某大型外企也已進入。該市一年前成立了市級水務集團,負責主城區8家自來水廠和2001年以來國有投資的污水處理場資產的經營。但區縣級自來水公司和污水處理場未全部納入。
  該市另有若干家大型企業自備水廠,除供應本企業職工家屬生活用水外,有的也向周邊居民供水,或按協議向城市自來水管網供水。其生活供水量大約占該市城市總供水能力的三分之一。
  三年前開始征收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費。市政水廠供水范圍內,水價2.42元/m3,其中0.40元為污水處理費,0.02元為水資源費。但區縣生活污水處理費征收未全面覆蓋,有的未達此強度。大型企業自供水內部價較低,并無法征收生活污水處理費。其生活污水一般未納入企業工業污水處理場處理。居民以外的“單位”使用的生活污水,除企業排水已由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外,其余未征收生活污水處理費。已征收的生活污水處理費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由市政供水系統代收,市和區縣財政掌握,調劑使用。
  污水處理場運行費用,實行市和區縣財政統一支付。征收的生活污水處理費不足部分,財政予以補貼。隨著建成運轉的污水處理場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財政負擔成為嚴重問題。
  下面是向這座城市提供的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制度設計思路。#NEWPAGE#

《一種基于競爭機制的市場化制度設計方案的思路》

一、深化改革的準備

  1、對市和區縣國有的自來水廠、公司、污水處理場,凡原為事業單位的,一律實施企業化改制,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此基礎上,實行供排水一體化改制。改制后的國有公司負責國有資本的投資和經營,對相應的國資委負責。
  2、大型企業自備水廠供應的生活用水,與企業生產用水在管理制度上進行剝離,按城市排水區域納入相應的水業公司管理。它向企業買水,向該企業的職工家屬和周邊居民賣水,但價格可以照顧歷史情況。同時,按全市統一辦法,收取生活污水處理費。
  3、轉變政府職能。不再參與水業的投資、經營行為,按照其它行業同樣辦法管理國有水業和國有的水業資產。同時,對水務市場進行全方位管理。

二、制定《××市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暫行辦法》(行政規章級)

  下面列出這個辦法建立的體制結構和解決的核心問題,并對關鍵之處給予較詳細的說明。
  (一)政府管制價格
  1、水價組成
  水價=自來水價格+污水處理價格
  2、污水處理價格組成如下:
  J=JA+JB
  上式中 JA為排污者支付價格
      JB為政府補貼
      J為污水處理場收入價。
 ?。?) 關于J
  J由污水處理運行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與“合理”利潤三部分組成。固定資產折舊現階段只計污水處理廠內資產,不計管網資產。條件成熟后,將來可以計算管網。
 ?。?) 關于JA
  JA是排污者實際支付價格,不同的排污者支付不同的價格。例如,居民個人排污享受政府補貼,一座飯店排污不應享受政府補貼,因此二者所交排污水費價格不同。
  JA將分為JA1、JA2、…………JAN
  (3) 關于JB
  JB為政府補貼,不同的對象,政府給予不同的補貼。
  因此,JB將分為JB1、JB2、…………JBN
  根據以上規定,有
  J=JA1+JB1=JA2+JB2=……=JAN+JBN
  其中,JB最小時為0,例如對工業和商業企業。此時,J=JA。
  這種分類不必太多,以避免執行中的不便。一般說來,分三類就夠了,即居民、企業和其它。
  3、價格形成
  J、JA、JB三類價格中,J是最基礎、最復雜,也是最難把握的。有了J,JA可以根據當地居民承受力和政府補貼力量確定。
  按照“保本微利”原則,不同的污水處理場,J的測算結果不一樣。當地政府最重要的是確定J。
 ?。?) 專業人員測算
  要測算不同污水處理場的J,必須接近真值。在測算每一個污水處理場J值的基礎上,計算平均值,即中線。
 ?。?)與污水處理企業溝通,聽取意見。
 ?。?)公示與聽證
 ?。?)政府最終確認J。
  政府最終確認的J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取中線,也可以取中偏上的線或中偏下的線。但不可取最高線,因為這打擊了企業積極性;也不可取最低線,因為這抑制了競爭。政府對J的掌握,可以調節改革速度的快慢。
  J的測算可能十分復雜而耗費精力。但無論如何,政府必須調動足夠的資源,將J算準,把握好。只要政府充分認識到J的重要性,這是能辦到的。其實,政府在簽訂BOT合同時,也在計算J,只不過常常被企業所算計。這里的J與BOT中的J不同,那里是一對一,是暗中進行的;這里是一對全部,是公開進行的。那里的J是一算定終身,這里的J是滾動的,主動權始終在政府手里。相對地,這里的J,比BOT中的J容易掌握。
  4、價格管理
  建立長效的類似于上述過程的價格形成機制。在市場化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始終監督J的執行情況,一旦它不能起到促進企業良性競爭的作用,就需要調節。
  J將首先對市場中的國有企業形成壓力,促使其向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由于J包含固定資產折舊,所以在實施本辦法時,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需要包含這個因素。
 ?。ǘ?改革收費體制
  1、改行政事業性收費為經營性收費。
  如前所述,收費性質的改變并不意味著漲價。政府管制價格是本方案的核心。但行政事業性收費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
  2、改革收費體制
  國外普遍的經驗,實行給排水一體化有利于收取污水處理費。政府對這種收費既給予監管,也給予保障。
  監管的意義是指,給排水一體化公司收取的生活污水處理費,不一定屬于這家公司所有。這家公司應得數額由它處理污水的數量和質量確定。這在后面還會專門提到。不應由公司所得部分,上交政府。政府對此予以監管。
  另一方面,對依據本《辦法》應由這些公司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政府采取種種措施予以保障。
  對大型企業自備水廠應該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政府應制定收取的辦法。
  收費應該覆蓋全市所有征收面,保證本《辦法》的公平實施。對居民中的困難群體,政府可以制定特殊的補貼辦法。
  3、建立市場化改革基金
  來源
 ?。?)、污水處理收費中不應該付給污水處理場的部分;
 ?。?)、出售國有資產的收入;
 ?。?)、財政補貼
  支付方向
  (1)、補貼,即JB
  (2)、管網支出
 ?。?)、其它必須的支出
 ?。ㄈ⒄畬ξ鬯幚硎袌龅谋O管
  污水處理企業取得的總收入為: ΣF=J×Q
  ΣF污水處理企業總所得,J為政府頒布的處理價格,Q為處理總水量。
  1、監督處理水量和水質
  每一座污水處理場都安裝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其嚴肅性就象居民家里的電表一樣。自動監測裝置與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實行信息聯網。
  市政部門對處理水量進行監督,不得以估算或處理能力計算ΣF。
  2、統一市場、統一價格,防止變相的不平等。
  全市所有污水處理場,不論國有、民營、外資、混合股份制企業在ΣF上的計算和監督一律平等。政府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例如土地、稅收優惠或額外補貼等形式,給任何企業以照顧。
  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如果任何企業得到了這種照顧,那么,其它所有企業均有權請求政府給予同等的照顧。如果一個企業被變相攤派或其它有損于企業利益的不公平待遇時,有權請求政府給其它企業同樣的待遇,或者取消給自己的這種待遇。這是將WTO談判中,任何兩國間的優惠待遇自動適用第三國的做法引用過來。這是保證公平和平等所必須的,是具體化。
  企業平等原則必須寫進《辦法》,必須可操作。
  價格管理的例外情況。
  《辦法》公布以前,已經簽署BOT、TOT和國有資產出售協議的,尊重原有協議。這些協議一般包括政府同企業之間付費價格的約定。
  如果這些企業愿意與政府重新談判,或原有條款中有重新談判余地、可以重新談判的,應盡可能重新談判,讓這些企業都加入競爭市場,避免市場多元化。
  3、環保監管
  政府環保部門對處理水質進行監督,凡不合格者,向污水處理場征收超標排污費。
  在線自動監測應包括環保部門規定的水質項目,并同環保部門進行計算機聯網。環保部門有職、有責隨時檢查在線自動監測的真實性、可靠性。
  環保部門的監管是進一步市場化的重要內容。它在現行機制下,不可能落到實處,有名無實。但在本文所述的機制下,不僅能變為現實,而且不可或缺。
  4、管理標準
  管理污水處理的各種技術標準,尤其是環保標準,是政府的重要職能。這不僅是保護環境的需要,也是調節市場的手段。
  5、其它監管
  在確立企業的獨立市場地位和政府轉變職能以后,政府對市場其它方面的監管,例如資本運作、特許經營權制度、建筑質量、安全等等,都可以放開手腳進行。
 ?。ㄋ模?、產權制度與投資體制改革
  1、實行特許經營權制度
  凡進入污水處理市場的企業必須首先獲得特許經營權。政府制定最低準入“門檻”,例如資產規模、專業經驗等等,但不得對所有制進行限制。
  2、實行有變動的產權制度
  允許污水處理場資產的轉移、拍賣,允許破產。將J定為中線的目的,就是讓處于中線以下的污水處理場出現經營困難,從而推進企業競爭,推進資產的轉移和集中,推動大型污水處理企業和企業集團的產生。
  從這里也可以看到,在中線以上較多的企業,可能不是“微利”,而中線以下的企業則是虧損?!氨1疚⒗痹瓌t在這里被具體化。
  正如傅濤博士指出的,在現有市場化體制下,污水處理場資本具有“高沉淀性”。本方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這種“高沉淀性”,促進資本流動。
  當然,這里的產權交易不能象不實行特許經營權制度的領域那樣,處于完全自由的狀態。這里的交易受到相對約束。約束方是政府。政府進行約束的出發點是保障被交易的污水處理場仍然用于城市污水處理,保障交易過程中不停運。
  當一些污水處理場在競爭過程中,無力再運行,而又沒有進行產權交易的,政府有權干預。例如,可以接管運行,指定接管。然后,依據相關規定,將資產處置給有能力繼續運行的公司。在此過程中當然要保護前面公司的剩余資產。
  3、投資體制
  實行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并實行有政府干預的投資自由。
  在符合政府規定“門檻”的前提下,誰都可以進入污水處理市場。當這個市場暫時“滿員”以后,也可以申請,等待市場中競爭的落伍者出局。
  政府組織制定污水處理場規劃,并負責管網投資。管網可以采取承包辦法,由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場的公司承包建設。
  投資權由政府公開招投標確定。投資權一經確定,施工建設、設備采購等一切事務由投資方自行決定,自行管理。但工期、處理場規模等由政府管理。投資人違規時,政府有權干預。例如,投資人搞“爛尾工程”,政府行使的干預權可以強行拍賣投資人資產,另尋投資人。
  政府投資由國有企業作為載體進入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應該退出投資主體。
  實行本《辦法》后,國有企業將面臨極大的壓力。這應該是市場化應有之意。競爭和政府退出投資主體以后,將迫使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至于財政投資是不是一定在污水處理場總量中占主要份額,則需視投資階段而定。在投資的初始階段(例如,現在全國都處于這樣的階段),財政投資要占主要份額。當本“辦法”所說的市場形成以后,財政投資可以不、也不必要占主要份額。
 ?。ㄎ澹ⅰ掇k法》的主管
  《辦法》應指定一個主管部門和若干協同配合部門。根據政府現有體制,最好指定該市的市政管理部門為主管部門。國資委、建設、環保、物價、發改委,以及各區縣政府等相關部門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進。
  (六)、信息公開與公眾監督
  信息公開與公眾監督也是本《辦法》的重要內容之一。
  1、與市場化改革相關的企業信息和政府信息建立公眾查詢制度,重要信息由政府適時主動公布。
  2、建立聽證制度。
  3、媒體監督。媒體可以就改革進程中的任何問題進行較自由而負責任的報道和評論。
  4、可以建立水業企業的行業協會之類的組織,作為與政府和公眾溝通的橋梁。
 ?。ㄆ撸?、《辦法》的修訂與升級
  在執行過程中,逐步完善《辦法》。比較成熟后,去掉“暫行”二字。更成熟以后,可以升級為地方法規。但整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三、本《辦法》堅持的理念
  (一)、進入市場的企業人人平等。
 ?。ǘ?、有管制的自由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從而實現污水處理企業內部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確保公眾、企業、國家三方都在改革中受益,并培育中國的“航母”。
  (三)、公眾參與。
 ?。ㄋ模⒅匾晫<覅⑴c。管理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經濟專家、法律專家應全過程參與,鼓勵獨立思考,并允許保留與改革進程不相符的個人見解。
  (五)、本《辦法》改革要點綜述
  以政府管制價格為核心,以政府退出直接投資和經營行為為前提,以產權制度和投資體制改革為重點,以強化經營服務性收費和環保監管為保障。在資本平等基礎上,推動企業的有序競爭,推動企業的兼并、重組,從而推動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追求改革效益最大化。

編輯:武紅霞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