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民主黨中央建議,應科學規劃農村水系,加強農村水系整治,統籌協調農村水環境、水生態的規劃與建設。
首先應抓好農村的污水截污、收集、處理和河流的生態修復工程。如“太湖河網區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技術”重大科技專項,以“減源-控污-截留-修復”為總體思路,通過研究與示范形成了農村面源污染源頭控制等一系列新技術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這些技術不僅具有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而且建設成本與運行費用較低,易于實現長效管理,為河網區污染的控制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新型技術與解決方案。同時,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建設與當地環境相協調的親水景觀。通過沿河構景、借景、植被選擇以及橋梁設計等方法,建設環境優美的親水平臺和小品景觀,為農民群眾營造優美的鄉村環境。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在城市郊區和鄉鎮的開發建設中要貫徹“占水補水”的原則,采取“以水還水”的辦法,即規定因為建設需要而占用水面或水系時,必須異地開挖同等面積的水面,以保證區域內擁有一定的水面。
農村水環境、水生態的規劃建設,急需各級政府對相關規劃統籌、協調、對接,特別是水利基礎設施、交通、供水等規劃之間的早期銜接與統籌兼顧十分重要。如水利部門在2005年對全國進行了農村飲水安全的普查,繼而制定了省、市、縣三級的《農村飲水安全總規劃》及《“十一五”飲水安全規劃》,后者對各地的飲水安全項目新建、改建、擴建等做了詳細的規劃,但這些規劃并沒有納入建設部門的鎮村布局規劃。 (記者劉曉星)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