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濤
2005年底,我們曾經以產業年來預測2006年的城市水業市場走勢。應該說2006年只是拉開了城市水業走向產業成熟的序幕,水業產業逐漸成熟將是未來5年的基本態勢,2006年稱為產業化元年可能比較恰當。在2006這個產業元年中,核心的主題是產業整合。
2006年的城市水業競爭秩序逐漸理性,市場競爭的核心逐漸由單個環節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的競爭,各主要市場主體在這種市場競爭特征之下,分別進行這不同層次的產業整合,而主要產業鏈環節的細分和優化也顯現端倪。投資運營集團——整合焦點
水業戰略性投資運營集團是城市水業產業鏈的龍頭,也是推動行業改革的核心力量。由于戰略投資運營集團決定著投資、采購、運營管理,控股具體的服務企業,因而連接著政府和公眾,因此其層次決定著產業化的發育程度和市場機制的健全程度。
一個優秀的、戰略性投資運營集團需要投資、運營管理、技術集成三大能力作為根本支撐。中國城市水業的投資運營集團來自四個領域:外資國際水務投資集團、資本性投資控股集團、傳統自來水轉型的水務集團、環保工程轉型的投資集團。這四種集團依據各自的背景和優勢,進入充滿機遇的城市水業,并且憑借一己之長獲得各自的地位。連續三年的十大影響力企業正是對水業投資公司的競爭力評價。
但是,這四種企業都因其優勢而暴露了其劣勢,外資國際水務投資集團在強大的國際影響和國際人才之下,面臨文化融合和經營成本的困擾;資本性投資控股集團在其強大的資本能力背后,面臨運營能力和技術支撐能力的制約;傳統自來水轉型的水務集團盡管具有豐富的地源關系和運營經驗,卻面臨經營企業屬性的約束和政企不分體制的障礙;而環保工程轉型的投資集團雖然具有強大的市場能力和工程經驗,卻面臨資本能力不足的問題。
產業整合顯現兩大趨勢
產業時代的市場競爭要求投資運營集團具有完備的市場能力,“一俊遮百丑”的單項競爭時代已經過去,市場競爭秩序的逐步完善更加要求優秀的投資運營集團必須完善投資、運營管理、技術集成三大能力,并且獲得產業鏈下游的有效支持。
以投資集團為核心的產業整合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資本型戰略投資人針對運營和技術集成環節所進行的產業整合,首創股份對具有華北設計院背景的國中水務的戰略性收購將極大提升其技術集成能力,其進一步與清華大學的技術合作將使其技術能力更加深厚;而作為外資水務的代表蘇伊士水務和威立雅水務,2006年各有重要管理層實現本土化,以期逐步降低文化壁壘和經營成本,更加有效地發揮其核心能力。
二是工程投資企業普遍升級融資平臺,將大幅度增加和放大工程性企業的資本能力。2006年金州集團私募1.5億美元,成為目前為止城市水業領域規模最大的融資項目,使金州集團巨大的市場和技術能力得到發揮;桑德集團的伊普國際在新加坡上市,使桑德集團同時擁有中外兩個上市融資平臺,成功實現由工程性集團向投資控股集團的戰略轉型;著名的四川環保企業中科成成功私募9900萬美元;脫胎于清華紫光的浦華控股私募6000萬美元即將完成,這些都是環保工程企業資本運做,進行戰略升級的典型案例。
不同產業環節協作共榮
隨著專業投資運營集團的成熟,中國城市水業將更好地吸收了國內外金融資本的進入。2006年有大量的商業資本在考察和進入中國水業市場。商業資本的進入將不僅豐富城市水業的資本來源渠道,也將降低水業的總體融資成本。
城市水業的產業成熟還體現在重要產業環節的逐漸發育成熟上。隨著政府投資體制的改革,專業運營服務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2006年水業專業運營服務公司初步獲得市場認同,國禎環保、建工金源、大通水務都表現出很好的業績,上海城投和桑德集團聯手打造的上海城投水務更是脫穎而出,成立后即憑借股東的力量獲得90萬噸/日的服務能力。而傳統水務企業所孕育的運營管理經驗和能力由于體制的約束還沒有充分釋放,今后的專業運營服務市場無疑將更加精彩。
而國家逐漸松動的市政債券政策將在解決政府投資來源的前提下,拓寬專業運營服務的市場,為專業運營服務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
2005年以來1年多的時間,美國GE、德國西門子等國際500強企業以收購形式迅速進入城市水業的工程和設備集成行業,極大地提升了水業工程服務水平;另一家500強企業美國ITT正在從已經具有優勢的水業設備領域中,進一步提升其產業層次。
專業咨詢服務機構的發育也是產業成熟的重要標志。北京大岳、中儀國際、上海濟邦、江蘇現代等一批專業咨詢機構逐漸成熟,特點和專長逐漸鮮明。隨著行業溝通的加強,惡性競爭和低質服務的時代將逐漸終結。
企業的競爭與合作成為產業市場水業市場的主流,隨著環境服務業商會的自發性成立,企業自律、協作共榮將成為2007年市場競爭的主流。
相關專題:2006年度水業評選結果揭曉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