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年來圍繞水處理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廣州在珠三角附近,有中國南大門之稱,是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是廣州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的通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對外通商促進了廣州的經濟發展。2005年全市的經濟總量達到55.15億元。經濟的綜合實力位居中國的前面,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加快,珠江的政治和保護擺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制訂了污水治理總體規劃,2005年完成了中心城區的規劃,這幾年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系統鋪開,綜合治理,堅持包括環境整治,堤岸建設,兩岸綠色建設的理念。成立了綜合整治小組。
二、創新機制,廣籌資金。我們借鑒的國內外的先進方法,建成了日處理20萬廢水的工程。解決了珠江治理建設資金的問題。
三、群策群力突破難點。1、我們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系統。2002年我們投入了100多億元。2、建成了很多污水處理廠和泵站,污水處理管網等等。我們的污水處理能力從2001年的每天58萬噸到2005年每天的215萬噸。處理量和污水的處理率比2002年整治前翻了一番多。3、綜合整治河道,增加了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4、開展珠江西航道等飲用水源的保護。我們頒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條例和規定。我們關停很多家的污染企業。5、大力拆除珠江兩岸的違章建筑。6、控制珠江船舶的流動污染,加大垃圾處理力度。7、在珠江沿岸建生態公益林地。
四、革新技術、創造一流。我們積極探索實踐加蓋除臭等新技術。
五、標本兼治,著重治本。生態有限,排放總量全程控制,從根本上減少工業污染源的排放。我們積極推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實施退二進三的戰略,投資10億元搬遷水廠,嚴格控制污染企業落戶,對排污的大戶嚴格監管。
經過八年的大規模的整治,廣州城市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改革,珠江兩岸成為老人垂釣,情人漫步的好去處。今年我們榮獲了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稱號。今年的7月8號-12號,在廣東省委副書記,原廣東省委書記等領導的帶領下,4700多名市民暢游珠江活動。面對榮譽我們心理還是沉甸甸的。覺得壓力更大了,我們十分清醒的認識到要繼續改善珠江的水質,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事要做,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州時強調,要站在名城的角度,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工作的出發點,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要減少污水排放,提高處理率和復用率,大力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逐步構建節約型社會,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廣州人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臨時下,廣東一定可以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城市。我要創建適宜人民生活的山水式城市。我們熱烈歡迎各界朋友到廣州共謀發展。謝謝大家。
(中國水網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