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百流到海不復回”。黃委對黃河水實施人工調控保持七年不斷流,黃河口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迷人的黃河口風光讓人留戀往返。為加快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旅游開發建設步伐,地處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墾利縣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計劃依托現有的沿黃風景區旅游資源建設黃河文化園。
黃河文化園位于墾利縣城以北,東起黃河路,西至東張水庫,北起黃河,南至黃河大堤,城北綠化長廊以北。黃河文化園范圍自西往東順黃河走向成一狹長區域,對應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地理概念,自東向西將分為三園:“黃河之水添上來”天上園、“黃河九曲十八彎”人間園、“黃河入海流”感恩園。天上園大壩消夏帶以一組表現黃河之水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為題材的雕塑群,其河堤消夏文化活動以青藏地區的飲食,歌舞為主;文化景觀林帶以青藏高原的一些珍貴名目為點綴,湖濱休閑區的建筑的風格仿照藏、蒙的建設風格如蒙古包等。湖面以水草為主,吸引水鳥停留,模擬青海湖鳥島氛圍。
目前,由南開大學旅游學系負責設計的“山東省墾利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已經完成,整在廣泛征求各界人事的建議和意見。
作者:墾利黃河河務局 竇圣強 高冬柏 孫海艷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