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督促各地強化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質量管理,并對未按要求開展環評工作的,依據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裴曉菲:下面請李治國司長介紹情況。
建成同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監管體系
李治國: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高興與大家就核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交流。首先,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于核安全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又強調“構建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建成同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監管體系”。我們牢記囑托,為保障核安全不懈努力。
一是積極構建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擰緊安全“閥門”。
核行業有個理念:“安全和質量是干出來的!”這樣的理念在三十多年以前寫到了我們的法規里面,“對要達到的質量負主要責任的是該工作的承擔者”。作為專門的核安全監管部門,我們積極督促各核電集團、核設施的營運單位和建造單位,認真履行他們的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絕對責任、最高標準、體系運行、經驗反饋”的要求,確保符合安全和質量標準,實現高水平核安全。
二是持續推進現代化監管體系建設,織密安全的“網絡”。
共同確保安全,也是我們監管部門的責任。我們堅持完善法治、依法治核,我們國家有專門的《核安全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規體系既接軌國際又符合國情,已經覆蓋了核能開發利用各個領域。我們有效運轉核安全管理體系,監管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近年我們還創建了與核電集團的交流對話、季度的形勢分析、典型問題集中分析反饋、現場監督問題月度直報等新的機制,使問題能夠及時反饋、經驗快速共享、監管效率有效提升。我們從嚴審評許可監督,我們的態度是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對弄虛作假“零容忍”,確保了監管的剛性和力度。特別是:我國核電運行多年以來保持了良好安全業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面要求自己監管隊伍的同志保持清醒頭腦,另一方面要求全行業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態,特別是要嚴防自滿情緒。我們持續推動能力提升,這幾年我們建成國家核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驗證分析能力大幅提升,我們還構建了嚴密的輻射監測網絡,另外我們主動信息公開,豐富宣傳內容。現在大家到我們生態環境部的網站上,國家核安全局的專欄里面,就可以看到我們主要的核電廠運行安全指標數據和我們監管工作的信息。
三是打造專業監管隊伍,鍛造安全“鐵軍”。
按照“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要求,我們不斷強化隊伍,提升專業能力,為核安全提供堅實保障。應該說,在我國良好的核安全業績里,也包含著我們監管隊伍的付出和貢獻。
四是深化開放合作交流,共筑安全“橋梁”。
我們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同時也積極分享我們監管工作理念和良好實踐,搭建起核安全國際合作的“友誼橋”。這里面包括我們的監管工作,我們作為監管機構,本身也接受著國際同行的評議。另外我們加入了很多核安全方面的國際公約,認真地完成履約,這個過程中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實踐和擔當。我們與各國開展雙、多邊合作,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聯合研究,主動引領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
朋友們,現在,我國已經是“核大國”,正在努力成為“核強國”。當前既是爬坡過坎、壓力疊加的關鍵期,也是趕超跨越、塑造優勢的機遇期。我們將始終堅持黨對核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持續推動構建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加快建設與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監管體系,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守牢美麗中國建設核安全防線,以我們的“時時放心不下”,讓廣大人民群眾安心、放心!
今年是《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10周年。在上周的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主場活動的儀式上,我們啟動了2025年媒體核電行活動。在此,誠邀媒體朋友們積極參與,用你們的專業視角和生動筆觸,共同講好核安全故事,共同營造守護核安全的良好氛圍。
謝謝!
持續加強核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答問一)
總臺央視記者:剛才司長介紹我國核電規模已成為世界第一,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國核電站整體建設運行核安全狀況以及我們核安全監管部門開展監管的具體情況,謝謝!
侯英東:謝謝您的問題,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截至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已頒發運行許可證的核電機組58臺,頒發建造許可證的核電機組31臺,核準待建機組13臺,機組總數達102臺,裝機容量為1.13億千瓦,規模居于全球第一。我國核電事業起步相對較晚,較好的吸收了國際上的實踐經驗,核電機組設計相對先進成熟可靠,具備后發優勢。目前我國新建機組均采用三代及以上核電技術,AP1000、EPR、華龍一號、國和一號、高溫氣冷堆等新型核電機組設計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我國核電核安全管理不斷強化,對核電廠選址、設計、制造、建造、調試、運行、退役等全鏈條實施質量控制和有效管理。
截至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核電機組已安全運行600多堆年,一直保持良好安全業績。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最新的全球核電機組業績指標數據統計,我國大陸地區核電機組指標82.18%達到優秀值(前1/10),84.79%達到先進值(前1/4),92.07%達到中值(前1/2),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在建機組建造質量整體受控。
良好的安全業績離不開有效的監管,40余年來,國家核安全局作為獨立實施核安全監管的部門,恪守“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根本方針,秉持“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監管理念,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既符合國情又接軌國際的核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障了核電廠的運行安全和建造質量。
一是建立最高最嚴的核安全法規標準。堅持從高從嚴的原則,注重接軌國際,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結合我國實際,建立了完善的核動力廠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做到從源頭抓起,從嚴要求,堅持成熟設計、縱深防御,考慮各種因素、各種風險,設置多種安全屏障,強化有效開展核安全管理,確保不發生事故。
二是實施嚴格有效的核安全監管制度。我國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核安全監管制度,獨立有效的開展許可審評、監督執法、監測應急、經驗反饋等監管活動,其中對核電廠實行選址、建造、運行、退役分階段的核安全許可制度和嚴格的核安全技術審查,對反應堆操縱員、核級焊工、無損檢驗等特殊工作人員實施嚴控的資質管理,體現了全過程、全范圍的特點。將核電廠核安全重要活動納入監管范圍,實施嚴格的全天候駐廠監督,不斷強化各類例行,非例行核安全檢查制度,其中對于關鍵環節設置控制點,檢查不達標準絕不放行。近年來,在日常監管的基礎上,我部還會同其他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多次全國范圍的核安全檢查和專項行動,核安全容不得一粒沙子,對弄虛作假和違規操作“零容忍”,動真碰硬懲處違法行為,并通過典型案例行業通報、重大問題向集團反饋等方式強化震懾警示。積極推動核安全文化培育工作,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等文件,建立企業建設、行業評估、部門監督的核安全文化培育機制,切實增強全行業的核安全意識和素養,克服自滿情緒。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