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楚文化的搖籃與現代發展的熱土
湖北省,簡稱“鄂”,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交通樞紐。這里不僅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搖籃,更在新時代成為長江經濟帶與中部崛起的核心引擎。
楚文化在此孕育千年,屈原故里秭歸的龍舟競渡、黃鶴樓上的詩詞傳頌、武當山的太極神韻,無不彰顯著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蘊。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三國古戰場遺址,以及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的武漢,共同編織出一幅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壯麗畫卷。
而武漢的“過早”文化,更是荊楚煙火氣的最佳注解——清晨的街頭巷尾,一碗熱干面、一碟三鮮豆皮、一顆金黃酥脆的面窩,承載著武漢人“邊走邊吃”的市井活力。這份市井煙火,既是城市溫度的體現,也對城市水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數以萬計的餐飲攤點、早餐店鋪,每日產生的含油廢水與食物殘渣,若不經規范處理,可能成為城市水體的隱形負擔。
生態層面,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腰”,湖北肩負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態使命。三峽大壩的雄偉、神農架的原始森林、洪湖的蓮葉田田,既是湖北的生態名片,也是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守護長江生態,建設美麗湖北
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加速,湖北的水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問題,對長江及其支流水質構成威脅。為此,湖北省政府以“長江大保護”為綱領,出臺多項政策,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明確要求,強化工業污染源頭管控,推進城鄉污水管網全覆蓋,重點整治長江、漢江沿線排污口。在“十四五”規劃中,湖北提出“三水共治”(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目標,計劃到2025年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4%以上。
此外,湖北率先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對全省2.4萬個排污口實施“一口一策”管理,并投資百億元升級改造沿江化工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為長江生態筑起堅實防線。
《湖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分區、分類、分級、分期”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從而走出一條具有湖北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博匯特:助力湖北碧水長流
作為水處理行業生化領域的創新先鋒,博匯特深度參與湖北多個重點治水項目,以微氧生化工藝核心技術為長江生態保駕護航,助力湖北實現綠色轉型。
項目案例
案例一:湖北石首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
本項目近期處理規模為25000m3/d,工藝流程為“粗格柵+細格柵+旋流沉砂池+BioDopp生化池+高密度沉淀池+纖維轉盤濾池+接觸消毒池+巴氏計量槽”,總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案例二:赤壁市陸水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項目
本項目處理規模20000m3/d,處理對象主要為印染廢水及部分生活污水,具體的工藝流程為:粗格柵、細格柵及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催化氧化→水解酸化→BioDopp生化池→高密池→臭氧接觸氧化池→曝氣生物濾池→精密過濾器、接觸消毒池。
案例三:武穴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
湖北武穴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總規模為30000 m3/d,污水處理廠分兩期建設,一期設計規模15000 m3/d,使用AAOAO池型的BioDopp工藝。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出水水質要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案例四:大治市保安鎮污水處理項目
本項目污水處理廠負責收納大冶市保安鎮市政納管污水,處理總規模為5000m3/d,采用BioDopp工藝,配合化學除磷,總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案例五:大治市靈鄉鎮污水處理項目
本項目污水處理廠負責收納大冶市靈鄉鎮市政納管污水,將原有氧化溝工藝改造為BioDopp生化工藝,改造后處理總規模為5000m3/d,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聯動試車圖
案例六:大治市陳貴鎮污水處理項目
本項目污水處理廠負責收納大冶市陳貴鎮市政納管污水,處理總規模為5000m3/d,生化系統采用BioDopp,總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