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住蘇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王媛深入基層、扎實調研,多次前往長江、黃河、淮河流域等重點區域進行實地考察,深入調研包括南水北調西線、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淮河入海水道、閩西南水資源配置等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與水利、環境領域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多個部門和單位進行深入交流訪談,并開展國際化的學習與調研。
王媛在省內外多地實地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水資源總量呈現減少趨勢,水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部分重要湖泊(水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方面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交織形成更為復雜更難治理的復合水問題。”王媛向記者介紹,解決復合水問題需要運用系統治理理念,而其中的關鍵在于“統籌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
進行深入走訪與思考后,王媛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行政管理上要多部門統籌協調管理。在梳理總結目前復合水問題中的主要難點和痛點的基礎上,明確包括水利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各部門在美麗河湖建設中的定位及其作用。
其次,科研專業上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交織形成的復合水問題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實現,要統籌多學科交叉研究,加大交叉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發揮水利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遙感技術等各學科在解決復合水問題中的優勢作用。
此外,資源投入上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勢。允許、支持社會資本實施河流、湖泊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和工程,探索發展生態產業,為水資源儲量、水動力分布、水生態環境、碳源碳匯等領域的監測與管理提供市場化服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