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堡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污水“變廢為寶”
在新疆的核心地帶,中建三局首個自主投資的園區工業廢水處理B2B項目——甘泉堡經開區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運營前置調試工作。在這里,每一滴污水都不再是廢棄物,而是等待被喚醒的“寶藏”。通過運用行業領先的“深度處理、膜分離及濃鹽水資源化”工藝,污水經過精細處理后,華麗轉身為可回用的中水,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城市的“第二水源”
通常所說的城市“第二水源”是指再生水或中水。當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水質達到一定標準,可用于工業冷卻、農業灌溉、城市綠化、景觀用水等。這不僅能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更為城市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片由AI制作
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累計用水總量達616億立方米,用水量長期居全國前列,但工業用水量低于江蘇、廣東等經濟大省。因此,補充城市“第二水源”、加強再生水利用配置,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優質高效促進履約
雙膜車間的繁忙景象
在雙膜車間內,機器轟鳴,現場一片繁忙景象。為了順利推動水廠早日投產運營,項目團隊秉持“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奮進精神,從零排放項目考察到工藝方案比選,從設備安裝到管道連接,從系統調試到數據監測,精心規劃,科學部署,確保關鍵環節有序開展,力爭各項籌備工作按時保質完成。
技術賦能綠色轉型
污水如何“變廢為寶”?走進污水廠現場,生物反應池、沉淀池、消毒池、綜合管廊等設施一應俱全,它們協同作戰,助力污水煥發新生。針對園區污水高含鹽量、高硬度等水質特點,項目團隊采用中水回用處理工藝。通過對原料水進行“軟化—預處理—濃縮—軟化—預處理—再濃縮”的循環步驟,不斷去除硬度、濃縮鹽分。凈化后的污水可作為再生水進行回用,“濃水”中富集了來水中的鹽分,通過濃縮結晶回收結晶鹽,實現“零排放”。
待正式投運后,項目預計每日可生產5萬噸級高品質再生水,廣泛應用于園區內工業用水、綠化澆灌、道路澆灑、河湖景觀補水等領域,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同時,每日可生產百噸級工業級氯化鈉和硫酸鈉,用于離子膜氯堿產線、助磨劑等上下游產業,實現再生鹽的循環利用。
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再生水的生產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環。項目采用的中水回用工藝預計實現園區再生水回用率40%以上,將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提升園區的社會價值和綜合競爭力,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園區樹立典范,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