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即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意見》圍繞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推進林業、農墾和供銷社改革等多方面進行展開。
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等
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規范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推行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和專業化管護。
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體現了對“三農”問題的絕對重視,農村供水作為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在每年的一號文件中都有重要體現。力求通過“十四五”期間的努力,把農村供水的自來水普及率再進一步提升,由現在的83%提升到88%的目標值,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相關閱讀:近十年中央一號文件下,農村供水的冷思考和熱作為;張漢松:鄉村振興農村供水保障——現狀、需求與對策)。
推動農村消費品以舊換新
推動農村消費品以舊換新,完善廢舊家電等回收網絡。
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加強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公共充換電設施。
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我國自去年起就已開始啟動并落實相關工作,今年更是將“為推動農村消費品以舊換新,完善廢舊家電等回收網絡”列入中央一號文件。
去年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大規模設備升級換代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戰略,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的優惠政策。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家統籌安排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予以支持,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國家層面對提振消費、加速經濟循環的堅定決心,也為以舊換新行動注入了強勁動力。
資源回收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市場,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其潛力不可忽視。在循環經濟的頂層戰略指引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這一舉措將會成為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的重要“前端基石”,本次中央一號文件將戰略滲透至農村市場,該舉措是資源循環領域的必要前提和精心統籌,為資源循環的有序發展鋪墊地基。
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鄉村。
健全農村改廁實施機制,完善社會化管護和服務體系。
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動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協同治理,基本消除農村較大面積黑臭水體。
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自2022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把鄉村發展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也充分體現了資源化利用和協同治理的重要性。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農村改廁工作,主要目標集中在健全農村改廁實施機制,完善社會化管護和服務體系等方面。在“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模式下,預計“十四五”期間節水型水沖衛生廁所、衛生旱廁及適合寒冷地區使用的技術和產品將繼續擴大市場。而在糞污處理方面,就地就農消納和綜合利用仍是主要發展方向。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協同治理方法,將推動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進一步發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完善、收集管網的完善也會同步開展。
關于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早在2019年7月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要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同月《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將農村黑臭水體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范疇,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到2035年,基本消除我國農村黑臭水體的目標。同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農村黑臭水指南(試行)》用于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和效果評估等工作。在國家政策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已陸續有效開展。
畜禽糞污、秸稈利用空間廣闊
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就地就近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區域系統治理,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水產養殖尾水處理。
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強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
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精準劃定禁燒范圍,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
大力推進“三北”工程,強化資源協同和聯防聯治,提升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效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