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6日,“2024(第十六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上海召開。會上,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水控集團)副總經理韓梅平闡述了珠海全域排水一體化管養實踐,通過信息化建設、精細化管養、廠站網一體化調度等措施,珠海水控集團取得了不錯的管養效果。他建議未來應制定排水設施管養成本審核辦法,進一步完善按效付費評價體系,明晰廠網河湖管理邊界,建立排水設施管養的長效機制。
韓梅平
01治污方式及管理模式的轉變,推動一體化管道養護改革
環保事業是一個驅動性啟動的行業,很多項目都是由政府或國家政策驅動的。從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再到黨的二十大,國家始終強調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排水系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復雜性和管道養護難度都不容小覷。過去,人們往往只關注污水處理,而忽視了排水系統的整體性和復雜性。然而,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排水系統的管養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排水系統的管道養護不僅難度大,而且安全風險高。每年因有限空間作業而引發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管道養護必須通過規范化、一體化的升級順應新的發展要求,滿足高質量發展、韌性城市發展、水環境改善以及水安全保障的目標。
同時,近年來我國的污水治理方式和城市排水設施管理模式也有些轉變。治污方式方面,工作重點由“建廠提標”轉變為“正本清源,提質增效”,“污水處理率”轉變為“污水收集率”;城市排水設施管理模式方面,由事業單位管理、分散管理轉變為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管理。
2024年3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5部門發布《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中要求,到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5%(珠三角),進水BOD5濃度>100mg/L的污水廠大于90%。想要實現該目標,仍存在很大的挑戰。
02制定方案、推動改革,珠海水控集團做出多方面成績
珠海市自2017年8月“天鴿”臺風致使水浸情況嚴重出現問題暴雷后,珠海水控集團便提出珠海市排水體制改革方案,推進全市廠站網一體化管養改革。并于2018年9月正式印發《珠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珠海水控集團統一接收管養全市排水設施。
《珠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確,建立排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管養的廠網一體化排水管理體系;促進上下水協同管理,建立珠海市供排水一體化聯動管理體系;明確統一接收管養主體。
“在管養之前,我們出臺了珠海排水體制機制改革配套文件,并形成了實施方案、質量標準、考核辦法、管網經費標準、泵站經費標準、付費辦法的‘1+6’政策體系。”韓梅平介紹道。
2018年10月,珠海水控集團供排水管網有限公司成立,主營業務包括市政排水設施的接收運營管養、防汛排澇、排水許可審查以及應急搶修等。建有養護應急搶險基地7處,面積達4萬平方米,匹配國內外前沿先進專業技術裝備198臺。
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全市市政排水管網總長6254公里,其中雨水管網3179公里,污水管網3075公里(含雨污合流管網530公里),城區泵站113座。管養范圍包括珠海全域(含橫琴、海島)市政排水設施以及雨、污水管網、泵站,部分重點河渠、雨水調蓄湖領域。
管網養護中要明確責任清單,珠海水控集團主要從信息化建設、精細化養護、廠站網一體化調度、防汛排澇以及排水許可等5個方面著手。
信息化建設方面,珠海水控集團研發了珠海水控集團綜合展示系統,一平臺多系統、供排水數據一體化管理。包括物聯檢測系統、外勤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排水戶管理系統、防汛管理系統、手持端應用程序等。
精細化養護方面,將管網普查、設備核查等數據及時更新并完善到運維數據庫。
廠站網一體化調度方面,通過按天氣調度、按水量調度、按水質調度的三大原則,對單一污水廠或多個污水廠間進行調度,實現降低管網水位、減少污水溢流,減少用水高峰期對管網及污水廠的沖擊,增強系統韌性,提高系統抗沖擊能力,便于污水廠檢修的目的。
防汛排澇方面,做到對汛前、汛期、汛后的全周期保障。汛前充分準備,落實排水設施檢查清疏工作,保障排水通道暢通,做好設備維護保養;汛期及時應對,根據氣象預警、道路積水情況,采取應急抽排、打開雨水篦子、配合封路等;汛后復盤分析,分析水浸原因,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排水許可證核發量逐年上升,協助核查方面要建立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審查原則,探索供排結合、上下協同的管理模式。
韓梅平表示,珠海水控集團在一體化管養實踐中目前達到實現人財物集中調配的優化,應急搶修時效提升,管網信息化系統建設和完善,珠海市全市污水廠進水BOD5平均濃度同比2018年提升33%;珠海市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1.7%等成果。
不僅如此,水環境方面,在2020-2023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全市17條黑臭水體已消黑消臭,問題河涌水質得到顯著提升;水安全方面,建立內澇信息共享和應急調度機制,平安度汛整治內澇點63處,全市11個飲用水水源地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
03管養之路困難重重,珠海水控集團提出四個思考
韓梅平提出了目前管網養護存在的四個問題及相關思考:
排水設施管養成本審核辦法目前仍是空白,需制定排水設施運維成本審核管理辦法,健全調價機制。
按效付費評價體系方面,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大難度,涉及水利、環保、排水以及建設主體等多個方面,責任邊界不清晰,如何分清責任,應完善按效付費評價體系,完善按效付費評價考核體系,增強政策可操作性。
明晰廠網河湖管理邊界,加強水利和市政兩部門的協同,實現系統思維和系統管理,進一步推動廠網河湖一體化管理。
建立排水設施管養的長效機制,建立排水設施管養長效機制,長期規劃、持續投入,久久為功。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