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生態,聚力創新。10月20日至21日,中國中鐵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啟動大會在寧夏銀川順利舉行,中鐵環境言海燕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吳曉亭水污染綜合治理創新工作室加入了創新工作室聯盟。
來自中國中鐵14家二級單位的32家生態環境方向創新工作室,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圍繞“生態環境”領域,進行“聯盟攻關”,激發中國中鐵新質生產力中的“生態”創新力量。
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勞模管理處處長胡曉亮,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生產宣傳部部長王勇,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馬麗君;中國中鐵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執行董事王士奇等出席會議。
王士奇在講話中指出,勞模創新工作室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的具體行動,是全國總工會倡導、鐵路總工會積極推動,勞模和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經濟技術創新實踐的重要載體,也是調動職工群眾勞動創造熱情、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各單位要切實增強深化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聚焦“四個突破”,攜手共進、互學互鑒,聚力創新、聚智創效,不斷提升勞模創新工作室及聯盟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啟動大會上,中國中鐵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舉行了啟動儀式,表決通過了聯盟章程、領導機構組成人員名單,頒發了理事長、副理事長及秘書長聘書;7家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交流了經驗;部署了創新聯盟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啟動儀式
表決通過聯盟章程、理事會組成人員名單
頒發聘書
言海燕進行經驗交流
中鐵環境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言海燕作為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理事會副理事長在啟動大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發言。她表示,言海燕勞模創新工作室依托中鐵工業及旗下中鐵環境兩級研發體系,著力于污水及固廢處理現狀,研發了多項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其研發的供水廠排泥水與余泥綠色低碳資源化利用技術、盾構渣土多相分級高效快速處理成套技術裝備、隧道施工廢水五節環保站、低碳式超高負荷脫氮技術及裝備等四項產品,已在多個項目中成功應用,實現增效降本節能。經過兩年發展,項目團隊已申請專利120余項,主編地方和團體標準3項,參編國家及地方標準10項,多項科技成果獲得中國施工企業協會、中國鐵道學會、中國中鐵科技進步獎。未來,工作室將繼續圍繞“三水”、“三泥”研究方向,系統開展共性技術及革新技術產品開發、轉化、推廣應用,將創新中心打造為技術策源地、成果推廣應用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加強與中國中鐵生態環境創新工作室聯盟成員協同,為中國中鐵生態環境領域“第二增長曲線”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悉,中鐵工業在生態環境領域4個創新工作室加入中國中鐵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分別是言海燕勞模創新工作室、肖威創新工作室、吳曉亭水污染綜合治理創新工作室、錢儆新質生產力創新工作室。
此次成立的中國中鐵生態環境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將圍繞供排水關鍵技術、水環境綜合治理、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技術、固廢處理處置及資源利用技術、污染場地綜合治理修復技術、綠色建造關鍵技術六個專業領域以及上下游全產業鏈前沿技術發展,搭建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之間溝通交流、互助合作、協同攻關、成果共享的平臺,充分發揮勞模(工匠人才)的專業技術經驗和示范引領作用,實現“1+N”集群放大效應,不斷提升勞模先進和工匠人才在發展企業新質生產力中的貢獻度。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