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排泥水處理系統余泥資源化項目
推薦單位:中鐵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設計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
項目概況
排泥水處理系統余泥資源化項目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穗云自來水廠,該項目按照穗云水廠一期規模設計配套排泥水處理系統,建成規模為干基余泥量約4.59噸/天。該項目采用“智能裝配式污泥處理資源化利用系統”技術對排泥水進行深度脫水后破碎造粒制備海綿土,處理系統包括:污泥調理系統、污泥壓濾系統、污泥輸送系統、污泥破碎系統、污泥造粒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6個子系統。該項目產出的海綿土含固率≥55%,滿足《海綿城市建設用生物滯留生長介質 要求》(T/GDBX 076-2023)標準關于滲透性能等指標要求,可用于海綿城市建設。該項目運營服務期為10年。
示范意義
排泥水中雜質的成份,因不同水源、不同季節及不同的水處理工藝存在較大差別。一般來說,排泥水中含有大量懸浮物,其總固體含量一般在0.1%-1.0%之間,這些懸浮物包括來自原水的膠體顆粒、泥沙、藻類、細菌、給水處理中加入的混凝劑(如硫酸鋁、氯化鐵、聚合氯化鋁等)形成的氫氧化物淀、以及水處理中的其它添加物(如助凝劑、粉末活性炭、硅藻等)等。排泥水余泥屬于一般固體廢棄物,是一種相對清潔的泥,余泥中含有大量的鋁離子,是作為海綿介質土生產的最佳原料。目前,排泥水一般僅采用離心脫水方式處理,將含水率降至80%便外運處置,此種處理方式一方面未對排泥水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脫水效果差且會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會增加排泥水的處理成本。
該項目以實現排泥水穩定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為首要設計原則,在脫水減量的基礎上實現排泥水余泥的資源化利用。排泥水經過調理、脫水、造粒后,轉化為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生物介質土。該項目的建成與運營將有利于解決穗云水廠排泥水處理產生的環境問題,制備的生物介質土可解決海綿城市建設中采用最為廣泛的生物滯留設施介質土成本太高的難題,也解決了自來水廠余泥的出路問題,做到了零排放,實現了排泥水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該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將余泥資源化制成海綿土的應用工程,對后續排泥水處理余泥資源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通過項目建設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該項目采用“生物酶活性調理深度脫水+造粒”技術對排泥水進行處理,能大幅降低脫水污泥含水率(含水率降至50%以下),降低運輸和處置環節的成本。將排泥水余泥制備成生物介質土,實現變廢為寶,可滿足《海綿城市建設用生物滯留生長介質 要求》(T/GDBX 076-2023)標準相關要求,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2)社會效益
該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將余泥資源化制成海綿土的應用工程,對后續排泥水處理余泥資源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通過項目建設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3)生態效益
該項目可以有效解決穗云水廠排泥水處理產生的環境問題,制備的生物介質土可用于海綿城市、林地修復、園林綠化、土壤改良等,實現排泥水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智能裝配式污泥處理資源化利用系統。
(2)工藝/裝備原理
該技術在污泥調理階段采用PAM和高效生物酶對污泥進行調理,將污泥顆粒之間的靜電斥力減弱進而發生集聚、混凝,使污泥中毛細水和表面吸附水的結合能以及污泥的比阻大幅降低,從而顯著改善污泥過濾性能。調理后的污泥經螺桿泵輸送進入高壓隔膜壓濾機進行壓濾,壓濾完成可得到含水率約45%的泥餅。泥餅輸送至破碎機進行破碎,破碎至10mm以下的污泥顆粒,然后通過造粒機對污泥顆粒進行造粒,制備生物介質土。
(3)工藝/裝備特點
該項目通過在污泥調理階段添加仿真白螞蟻唾液酶和PAM藥劑對余泥進行生物酶活性調理,使處理后的余泥具有易脫水、結構優化、有機碳固化儲存的特點。
該技術脫水效果顯著,可將含水率98%以上的污泥一步降至約45%,減量約64%。
該技術處理效率高、運行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系統穩定可靠。
該技術制備的生物介質土可滿足《海綿城市建設用生物滯留生長介質 要求》(T/GDBX 076-2023)標準中飽和含水率和飽和滲透率的要求。
(4)應用工業領域
適用于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排泥水處理及余泥資源化利用。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王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