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8月1日發布關于全面建設美麗北京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美麗北京建設的路線圖,圍繞美麗北京建設目標,統籌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十四五”深入攻堅、“十五五”鞏固拓展、“十六五”整體提升,堅持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體系融合、全社會行動,實現引領綠色發展之美,樹立減量提質典范;引領生態環境之美,樹立生態城市典范;引領城鄉宜居之美,樹立精治共美典范;引領人文傳承之美,樹立文明賡續典范;引領社會共治之美,樹立多元共治典范。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設美麗北京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全面建設美麗北京,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籌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和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外在美與內在美互促共融、物質美與精神美相得益彰、古都美與現代美交相輝映的美麗北京,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7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美麗北京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碳排放顯著下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廣泛自覺,美麗北京率先基本建成。展望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都,美麗北京成為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圍繞美麗北京建設目標,“十四五”深入攻堅、“十五五”鞏固拓展、“十六五”整體提升,堅持全領域轉型、樹立減量提質典范,推動能源、產業、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引領綠色發展之美,以質為綱彰顯“京”華魅力;堅持全方位提升、樹立生態城市典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引領生態環境之美,以綠為筆描繪“京”美畫卷;堅持全地域建設、樹立精治共美典范,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堅持城鄉治理像繡花一樣精細,引領城鄉宜居之美,以精為基筑就“京”品家園;堅持全體系融合、樹立文明賡續典范,展現傳統文化、現代文明、生態文化有機融合的首都生態文明觀,引領人文傳承之美,以史為軸綿延“京”韻文脈;堅持全社會行動、樹立多元共治典范,推進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引領社會共治之美,以和為弦奏響“京”彩華章。
二、綠色低碳增添發展動能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深入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三區三線”全域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不低于市域面積的27.5%,確保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堅守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嚴格管控城鎮開發邊界,推進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提質。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到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2.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措施,謀劃碳中和路線圖、施工圖。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逐步健全碳排放控制管理機制。深化北京碳市場建設,完善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及配額管理政策,保障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運行。推進碳排放統計核算和碳足跡管理,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引導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落實國家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加強其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到2027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碳中和取得明顯進展。
3.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優化能源結構,嚴控化石能源利用規模,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給低碳化和能源消費電氣化水平;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有序擴大外調綠電規模。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產業準入和調整退出制度,推進新增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壓減在京石化和水泥產能,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實施清潔生產水平提升工程,加快現有產業轉綠降碳。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完善新能源汽車強產業、增設施、促消費、優通行等“一攬子”支持政策,加快充換電、加氫站等設施建設,推動公共、社會領域車輛“油換電”“油換氫”。推動鐵路場站、民用機場、物流園區等綠色化改造,建設清潔運輸車隊。大力推進建筑綠色發展,重點推進超低能耗建筑建設和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推動供熱低碳綠色轉型,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技術應用。到2027年,天然氣消費量穩中有降,汽柴油消費量持續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到2035年,天然氣和汽柴油消費量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達到35%。
4.引導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推動生產領域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深化重點領域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運行,提升污水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低碳運行水平。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充分利用再生水和雨水資源,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原材料節約,推動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協同資源化處置。到2027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到2035年,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污染防治再續北京奇跡
5.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一微克”行動,“0.1微克”精抓細摳,以細顆粒物(PM2.5)控制為主線,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加強移動源排放監管,嚴格實施移動源排放和油品質量標準,研究制定高排放柴油貨車交通管控、淘汰激勵政策。加快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具備條件的叉車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基本實現電動化。協調推動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唐廊高速段)建設。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源頭防控和全環節綜合治理,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產品,實施園區VOCs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強化無組織排放管控,推動汽修等重點行業提級創綠。強化揚塵精細管控,推廣施工工地基坑氣膜等新技術,提升各類道路清掃保潔水平,因地制宜基本實現裸地動態清零。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空氣重污染績效分級管理。精細治理噪聲、油煙、異味等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到202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要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到2035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實現美麗藍天常在。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